■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思远 莫雄飞 通讯员 曹沛辉 图/衡山县永和乡提供
观赛龙舟“非遗”传承节目、相约桃园追逐爱情、品小水果享采摘乐趣……中秋节前夕,瓜果飘香,持续一个月的“初恋味道 · 果约永和”衡山县第二届水果采摘季活动迎来高潮,八方来客齐聚有着“小水果之乡”美誉的衡山县永和乡,一边观赏当地传统节目,一边品尝特色水果,好不惬意!
近年来,永和乡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水果产业品牌化建设为主路径,多措并举做好文、农、旅结合文章,大力实施乡村治理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和美丽宜居乡村,奏响了乡村振兴“协奏曲”,谱写了“大美永和”新篇章。
“四轮驱动”稳推进
产业驶上“快车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走进永和乡新场市社区菁香桃基地休闲采摘中心,一眼望去,套着淡黄色纸袋的菁香桃掩映在绿叶间,空气中充盈着桃香。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3年培育,今年菁香桃进入丰产期,预计产量可达10万斤,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这样规模的水果基地,在永和乡还有十多个。记者了解到,该乡现在的水果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值近3亿元,3000多人从事水果相关产业工作,已形成了“五大品类、十大基地、万亩规模”的发展格局,保持了春夏秋冬四季有果的产出节奏。
“除了永和乡境内的土壤、环境特别适合水果的生长,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守护、协会抱团、科技加持以及电商物流助力这‘四轮驱动’。”该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为了把“小水果”产业变成增效增值的高地,永和乡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小水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水果办,整合全乡之力为小水果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近三年,累计协助流转土地3000余亩,协调各类矛盾40余起,帮助经济组织办理各类证件、申报相关项目30余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00余万元。
同时,该乡还成立了全县水果产业协会,定期探讨协商发展大计、组织技术交流,制定行业规范;积极探索推进公司+市场+基地+村+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构建小水果产业发展大联盟,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出海”;积极引导“龙凤沃柑”“紫冠冬枣”“永新农庄”等三家企业成功实施股改,挂牌湖南股权交易所,推动小水果产业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于水果而言,品质就是灵魂!为此,永和乡主动与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定期举办小水果种植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团队前来指导,推动一批先进技术、新技术转化落地,培养出了一批“土专家”“果秀才”;在着力改良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有机化种植。在科技的加持下,该乡培育出来的各类高品质名优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永和乡还非常注重水果品牌的打造和销售。不仅申请注册了“衡山沃柑”“茶石冬枣”等十余个水果商标,还成功申报绿色食品4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直播带货、微商网络销售等途径,依托达曼电商、农品山香、邮乐购、农民伯伯等平台拓宽水果销售渠道的同时,该乡还通过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水果采摘季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打卡尝鲜”,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
基层治理有“新招” 乡村蝶变“展新颜”
农家庭院整齐靓丽,村组公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植环绕……如果你走进永和乡,就会发现该乡的人居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去年以来,永和乡以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从宣传、示范、效果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
充分用好屋场恳谈会这把“金钥匙”,永和乡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深入每个屋场,与村民共同探讨、订立标准,立下了庭院卫生、美丽菜园等具有乡土气息、当地特色的标准化制度。群众在“人人成为标准制定者”的同时,也成为自己所立标准的坚定执行者。
积极挖掘当地传统的特色文化,该乡利用墙绘、公众号、龙狮赞等途径,在全乡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开展“小手拉大手”、“出手吧!姐姐”村庄清洁大行动、“城乡绿化引领乡村振兴”主题义务植树等活动,在全乡不断掀起“标准化”建设的高潮;突出榜样引领,在全乡共打造了示范村(社区)4个、绿化示范道路4条、示范屋场15个、示范户123户,让广大群众在深切感受到标准化建设带来新变化的同时,积极学习并参与其中。
同时,该乡还认真探索实践“党建+新乡贤”治理模式,组织成立了乡级新乡贤会1个,村级新乡贤会7个,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文明新风。如新场市新乡贤会就设立了助学基金,广大新乡贤和爱心人士积极捐资,今年针对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0.7万元,捐赠书籍3万元;每年春节期间,新乡贤会都会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体,近两年来,慰问困难群众70余户,累计慰问资金达15万元。
每当夕阳西下,永和乡的村民来到乡内新打造的景点和广场上散步、健身、跳广场舞,“现在我们村里的生活丝毫不比城里差呀!”村民们纷纷感叹道。
“道路越来越干净了,环境越来越整洁了,绿化增多了,赶集规范了,乡风文明了……”乘着标准化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乡里每天发生的点滴变化,都被村民们欣喜地看在眼里。
“颜值”“气质”双在线 农旅融合“谱新篇”
盛夏8月,永和乡的应季水果纷纷迎来成熟期,8月13日,衡山县第二届水果采摘季活动在该乡正式拉开帷幕。
赏美景、品甜果、“非遗”庆丰收文艺汇演、抖音短视频邀请赛、果邮狂欢……此次水果采摘季系列活动内容可谓丰富多彩。采摘季活动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契机,用皮影戏、岳北山歌、龙舟竞渡、龙狮、衡山花鼓灯等非遗节目搭台,唱响特色小水果这场戏。
开幕式当天,还同步发布了该乡首份手绘《水果采摘地图》。在这份地图中,不仅列出了永和乡10处瓜果基地,当地的秀美风光也“尽收眼底”,如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中华秋沙鸭栖息地、“衡山八景”之一的大源渡水利枢纽、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吐雾峰,以及当地新打造的绿化示范道路“樱花两岸”“紫薇幽径”“银杏大道”。游客们可通过手机扫码打开地图,点击各个水果基地、餐饮住宿点,即可查看相关的文图介绍、视频展示以及导航链接,一键导航即可到达。
近年来,永和乡依托本地生态资源、特色文化与移步皆景的田园风光,围绕“水果+”建链强链补链,推出水果“主题游”、文化“休闲游”和自驾“一键游”。先后举办了“初恋味道·果约永和”“幸福在沃·甘甜如春”等大型采摘节活动4期,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迎新健康跑”“短视频大赛”“现代诗征文大赛”“非遗文化展演”“青年联谊交友”等文化休闲活动20余次;同时,还深入挖掘龙狮赞、划龙舟等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新建龙狮文化展览馆,建设龙舟赛基地,组织龙舟赛、皮影戏演出等活动,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体验。
目前,永和乡已初步形成沿衡萱线、湘江—龙荫港线的小水果种植基地经济带,以及以水果采摘为主题的乡村游产业体系。“今后,我乡将继续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乡村产业和颜值一起抓,用景观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理念打造果蔬基地,将永和乡打造成‘四季有果、四季可游’的农旅融合产业强乡和文旅名乡。”乡党委书记胡奇才向记者表示。
魅力名片
永和乡地处衡山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67.85平方公里,总人口3.27万人。乡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农业产业发达,尤其以小水果种植而闻名,素有“小水果之乡”的美誉,一大批特色品牌水果享誉省内外。
近年来,永和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先后被评为省“农业产业强乡”、省安全发展工作示范乡镇、信访“三无”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乡镇、市文明乡镇等荣誉。乡内龙凤村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场市社区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