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物理空间构建“两全”科创生态

高新区全力打造“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体系
“四大”物理空间构建“两全”科创生态
“启迪之星”成为许多企业高管心中最温暖的字眼。
科创智谷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昂首晋级国家队。
华毅自动化科技公司主营专业自动化系统方案。
镭目科技自主研发的自动超声探伤设备。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小山 通讯员 廖承雄 图/李 西

9月21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2年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国家火炬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基地获批上榜。

这是高新区2022年国家级“金字招牌”的第三次“添丁”。4月22日,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月29日,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加上此前获批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沉甸甸的系列“国字号”招牌,夯实了高新区科技创新的成色,为衡阳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提供高新支撑。

点开高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任何一篇文章,文头文尾的4行“宣传语”格外引人注目——“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这是高新人仰望的星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高新人坚守的路径。

目前,高新区全力打造“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体系,通过“四大”物理承载空间,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全产业链条的“两全”科创生态。


众创空间:让“种子发芽”


何谓众创空间?

启迪之星(衡阳)总经理史明谕告诉记者,“众”是主体,“创”是内容,“空间”是载体。众创空间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众创空间是一个创业者试水的地方,是传统孵化器向前端延伸的产物,又称之为预孵化器,服务对象主要是尚未注册公司的“-1到0岁”创新创业项目,众创空间承担着创业企业在被孵化之前的培育和筛选工作。

如果说创客是经济发展的“种子”,那么园区就是培育种子的“苗圃”,众创空间就是让“种子发芽”的关键角色。

2017年,高新区管委会大胆创新,与“启迪之星”开启首轮合作。双方围绕搭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共同推进孵化基地——启迪之星(衡阳)孵化器建设。

2017年4月,在外创业的罗晖耀回乡发展,第一站便来到众创空间咨询入驻事项,同年5月入驻众创空间成立公司并开始孵化。自入驻后,众创空间运营团队为其量身打造了创业辅导、财税培训、政策解读、法务咨询、人力资源、品牌培养、融资路演等各类课程,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助力。2020年,衡阳瞰游铸剑网络科技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1年10月,瞰游铸剑“毕业”入驻至高新软件产业园进行加速培育,公司发展后劲十足。

5年来,启迪之星(衡阳)累计培育企业149家,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增市场主体超530家,入驻企业实现年均产值近2亿元,成功获评清华产业“星聚空间”、市级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

“目前,已‘毕业’的农民伯伯、云脸智联、白绿林科技、宇松科技、顶点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其高管经常回来看看,他们非常怀念高新区为其创业初期提供的免费场地支持和导师团队关怀备至的呵护,‘启迪之星’还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字眼。”史明谕深有感触地说。


孵化器:促“幼苗成长”


“我们的初心就是坚决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茁壮成长。”负责运营科创智谷的衡阳唯创企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邵黎阳直言不讳。

衡阳唯创系北京唯创的子公司,公司团队具有长期从事国家科技管理和创新服务的丰富经验,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入驻科创智谷企业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成长动力。2022年,科创智谷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目前,共孵化企业165家,现有规上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

湖南库里斯智能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2019年7月入驻科创智谷。库里斯公司专注于无人机系统研发及销售,为医用、消防、公安、水利、测绘等多个领域提供定制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入驻科创智谷后,库里斯公司医用物流无人机项目于2019年在南华附二医院试运行,效果显著,解决了医院楼栋间的组织标本送检的痛点及难点,成为国内首个无人机在医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

“特别感谢高新区,帮助我们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指导我们参加各项赛事。我们总算熬过了寒冬,业务逐渐复苏。”衡阳市华毅自动化科技公司董事长胡耀华十分激动地说。

据胡耀华介绍,他原本在深圳一家跨国企业担任技术总监,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中回衡创业。2018年慕名入驻启迪之星孵化器,“毕业”后入驻科创智谷,主要经营专业自动化系统方案,致力于工业物联网基于物料输送、自动称重、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码垛技术的研发,并提供一站式成套解决方案。公司业务一度高歌猛进,因此加大研发投入,拉长业务扩张战线。不料新冠疫情导致业务暂停,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公司发展顿时陷入困境。可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公司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每年能拿到数十万元的奖励,加上参加各项赛事的奖金,公司正是靠这两笔“救命钱”活了下来,然后不断优化业务,逐渐实现“咸鱼翻身”和稳步回升,抗风险能力显著增长。


加速器:助“拔节孕穗”


“好比一个孩子,到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得给他(她)补充必要的营养。同样,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必须‘施肥’促其‘拔节孕穗’甚至‘开花结果’。”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携手众多运营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加速服务。”

比如科创智谷,一旦企业签订入驻协议,便立即组织专人量身打造企业孵化成长方案,助力企业高速高质发展。

——专业导师辅导。科创智谷的运营团队以研发为主,根据入驻企业的发展现状与个性需求,特邀请上市公司神州顺利办衡阳负责人陈立霞,从财税、法律、金融等方面进行把脉,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导师前后共为企业辅导50次。

——专利申请指导。科创智谷聘请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员,为企业量身定制知识产权方案,在企业孵化全过程中导入与涵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等内容,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提高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配置能力等应用能力;采取措施助推入孵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截至目前,共帮助企业取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外观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35项,正在申请审查的发明专利8项。

——科技服务支持。科创智谷团队熟练掌握国家各级科技部门有关政策,熟悉孵化器内企业技术特点,做到政策与企业创新内容及时对接。曾帮助企业立项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辅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初创期顺利发展、迅速成长扫清了后顾之忧。

——双创赛事指导。科创智谷定期开展项目路演、创业导师讲座,在双创赛事前邀请专家对企业开展“一对一”沟通辅导,企业先后荣膺首届全国物流机器人智能等级大赛一等奖、2020年第七届创青春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各类双创赛事的5个奖项。

“显然,加速器就是帮助企业加速发展的服务平台,以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加速器并不是独立的物理空间,而是与专业运营机构的高度融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包括园中园,都兼具加速器的功能,而且很好地发挥了加速器的作用。正因如此,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虹吸效应’日益显著。”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分析说。


产业园:集“树”成“森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

衡阳镭目科技创立于1993年,系高新区第一批创业拓荒者。经过近30年砥砺奋进,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拥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镭目科技专注于自动化检测和控制技术的研发,为钢铁工业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建设,打造“一键式”生产的数字化梦工厂,已成长为全国钢铁行业“参天大树”。

如今,镭目科技先后在衡阳、长沙、北京成立3家分公司,50多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镭目科技是高新区科技企业发展的样板与缩影。

“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及省级众创空间6家、国家级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通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这些物理空间,既覆盖了企业从‘萌芽’到‘幼苗’、从‘树木’到‘森林’全生命周期,又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园中园就是链接链’的企业创新全产业链条的科创生态。”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区作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集‘树’成‘森林’,让产业‘森林’既‘枝繁叶茂’,又‘根深蒂固’。”

经过30年的接续奋斗,高新区科技创新硕果满枝: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1家,在孵企业达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4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3家),设立院士工作站7家,共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0件,每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逾10亿元,202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25.54亿元。

据透露,高新区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致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科技港”和潇湘要素大市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机制,引导国内外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衡转化。

——支持高校、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争取到2025年,搭建各类研发平台50家以上。

——积极创建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力争到2025年,创建各类公共平台20家以上。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行动,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示范基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

——加快双创平台建设,到2025年,争取创新载体规模总体达到300万平方米,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从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集成式服务,力争新增国家级孵化器5家以上、省级孵化器10家以上、省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

不难预见,高新区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在党工委“首位”理念赋能下,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焕发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