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晖新篇章

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晖新篇章
爱洁股份生产线。
华意机械技术人员调试产品。
眼镜加工产业。
发达的物流产业。
社会民生大改善。
美丽珠晖。

■策划/刘敏   统筹/陈羽唯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琪  通讯员   唐兰荣   图/珠晖区委宣传部提供

踏上新征程,擘画新蓝图,书写新篇章。

2022年的日历已经合上。这一年,砥砺奋进、勇敢拼搏的珠晖人步履铿锵踏歌行,将这片土地打造成衡阳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宝地、宜居的乐园,奋力书写新篇章。

“新的一年,我们要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全力拼经济、奋力抓项目,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晖新篇章。”1月30日,在珠晖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魏中发信心满满地吹响经济发展的号角。

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伟激情描绘了2023年的“珠晖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速同步。


2022年“优”的成绩单提振信心


★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去年,在衡阳市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考核中稳居五城区前列。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五城区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四上”企业净增数排五城区第二。

白沙绿岛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中核金原获评衡阳首批产业链“头雁”企业,核工业成为全市十大产业之首。

全国首个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签约落地,“北石化、南盐化”进入全省产业布局,千亿产业集群雏形已显。

红光物流成功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衡阳国际物流港加快建设,物流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湘衡盐化、中钢衡重设备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华意机械等多家企业实现“原地倍增”,规模工业利润增速排全市第一,机械装备制造业保持优势。

眼镜小镇首开区4.8万㎡标准厂房全面竣工,产业链不断延伸,眼镜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雁峰酒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发展来势向好,酃酒系列新产品已投入市场,白酒产业正奋力追赶。

衡阳人力资源产业园实现营业收入80.76亿元,云创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37家,高端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新业态经济加速崛起。

南岳学院新校区1年内完成从开工建设到招生,创造了项目建设衡阳新纪录。衡阳国际物流港3个月完成6.8万m2拆迁任务,刷新了征拆新速度。


★城乡面貌全面改善


全力提质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延伸至千家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坪村成为全市乡村治理标准化现场点。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了一批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基地、蔬菜主供基地、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以“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为重点,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创建乡村车间26家,力丰农业获评“2022年国家级生态农场”,珠晖农业品牌深入人心。

东三环珠晖段已通自来水,220千伏电网全面建成,酃湖大道、二环东路等“断头路”基本拉通,污水网管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更完善,燃气过江有了定论。

1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精心打造了107国道、衡花路、茶兴路等一批景观廊道,保卫里、新风里等老旧小区成为城市网红打卡点。

推行的“三化”治理模式,把无形小区建设成有形小区,实现管理提标、治理提效。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真正做到扫干净、摆整齐、讲规矩,城市文明形象更好。


★民生福祉有新改善


安置房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交付安置房6158套73.16万㎡,节约过渡费3950万元,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区中医院成功争取全省中药共享调剂配送中心示范项目,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加快打通。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404个,民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由20%下降至1.89%。在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小学、初中分别取得全市第二、第四的好成绩。

素质教育“一校一品”深入实施,网球、足球运动在国省市屡获佳绩,珠晖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好上学、上好学。


2023年真抓实干促发展


“确定的目标能不能完美实现,部署的任务能不能顺利完成,采取的措施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落实到位是关键。”珠晖区委书记魏中发强调,能不能把2023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做好,实现更有效益、更高质量的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发展思路、策略方法、重点任务。


★坚持“五个一”


坚持“一个统领”,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提升政治领导力、先锋战斗力、组织凝聚力。

把握“一项根本”,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以充分的就业、优质的教育、便捷的医疗、舒适的生活、更多的福利,让珠晖人民更有尊严。

聚焦“一条主轴”,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兴产业,做大做强“六大板块”“七大产业”,全力打造“五大中心”。

守牢“一排底线”,全面深化城市社区“三化”治理和基层党建“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筑牢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禁毒、反电诈、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粮食安全等底线,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锻造“一支队伍”,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先锋工程、清廉珠晖工程、干部形象工程“三大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的“领头雁”型、本领过硬的“多面手”型、作风过硬的“实干家”型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注重“六导向”


注重目标导向,要有地位。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沿着既定路径,一往无前干下去、一以贯之抓到底,确保事情讲一件、做一件,办一件、成一件。

注重问题导向,紧盯难点。要着力解决安置房建设及分配、过渡安置费发放、临聘人员精简、物业费管理等历史遗留难题,确保落实有序有效。

注重需求导向,树好形象。要主动了解市场需求,结合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电商,让珠晖产品走出衡阳、珠晖品牌享誉全国。

注重效果导向,干出成效。以勇攀高峰、勇创一流的豪气,斩获国省市一系列荣誉,擦亮珠晖名片,围绕省市工作方案,确定几项重点工作,集中精力、集中专班抓好落实,力争在省市有影响、有位置。

注重政策导向,呈现亮点。学政策、懂政策,形成一套具体化、条目式的政策清单,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做到精准对接、借力对接和有效对接。

注重创新导向,形成特色。深入挖掘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养老服务等方面,及时总结经验,迅速在省市甚至全国推介,打上珠晖烙印、贴上珠晖标签。


★聚焦“七任务”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做大做强核工业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千亿级盐化产业、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精心培育眼镜视觉产业、加快壮大白酒产业、创新发展新业态经济。

把争先创优作为“第一目标”。做到发展要争先、项目要争速、工作要争优。围绕“五大中心、六大板块、七大产业”的发展路径,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进位争先,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力争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城区第一、年度绩效考核达到“优秀”等次。

把争资引资作为“第一动力”。立足区域优势谋项目、围绕产业链引项目、紧扣上级政策跑项目,始终把招商引资和争资跑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把乡村振兴作为“第一工程”。充分依托珠晖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旅品牌影响力、提升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力、提升美丽乡村吸引力,努力打造成全市“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都市农业示范区。

把社会治理作为“第一抓手”。全面深化城市社区“三化”治理和基层党建“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构建文明创建“新格局”、筑牢安全环保“防火墙”、织密社会风险“防控网”、打造市域治理“新样板”。

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使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努力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浓度”。抓好稳岗就业、办好民生实事、守好民生底线,千方百计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责任”。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引领力、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加强纪律建设,提升廉洁力,让清廉成为珠晖的鲜明标识和最靓底色。


荣耀珠晖


高质量承办了2022湖南红色旅游文化,展现了珠晖形象、珠晖风采。代表衡阳市接受全国自建房督查,得到了充分认可。

城市社区“三化”治理和基层党建“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得到《人民日报》、央视广泛推介,乡村振兴工作被央视报道,清廉珠晖建设、城乡治理标准化等工作被“学习强国”“新湖南”等推广报道。

“里巷先锋行”活动、临江社区“24小时不打烊”核酸采样服务等工作得到省市广泛推介。

东阳渡司法所在首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中获得了殊荣,区委编办获评全国节约型机关,新华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华社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苗圃小学获“全国第三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保“利剑”行动、第三次国土调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等工作荣获全省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