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北山歌

岳北山歌
岳北山歌在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中获金奖, 后又在全国第九届艺术节中获“群星奖”。


岳北山歌起源大约为明洪武八年(1375年),岳北地区大姓之一的李姓鼻祖大贤公落户衡山岳北,大贤公乃进士出身,通晓音律,因不满朝廷腐败,甘愿过着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为宣泄心中感慨,常常自编词曲唱之,慢慢被人们争相仿效,逐步演变成了岳北山歌。大革命时期,岳北山歌曾成为岳北农工会与反动阶级斗争的武器,毛泽东同志在考察农民运动时,对岳北山歌作出了高度评价。

岳北山歌高亢优美的音乐旋律、简约风趣的演唱形式,充分体现了山歌艺人的睿智、诙谐和豪爽的性格。特别是演唱时全用地方方言,更是圆润甜美,独具特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其音调结构呈如下特点:其一,岳北方言自然咬字、音韵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岳北山歌音调的最大特点;其二,主音大多以“6”“2”为主,采用了民族典型的羽、商调式; 其三,节奏形式有快板、慢板、自由板,加上其方言中“咿哟咿哟”“哟喂”等衬词的衬托,表现力更加丰富。

20 世纪 70 年代,我省已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先生曾多次来岳北地区采风,并虚心向当地山歌老艺人学习求教高音假唱的发声方法,他后来创作出《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等诸多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

岳北山歌形成于民间,充分体现出朴实无华的艺术个性, 其音调高亢、高音假唱的演唱风格和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更是让人陶醉,其旋律高亢悠扬,自由发挥。每个音符像泉鸣幽谷一样流淌出原始的风韵,没有磅礴的管弦伴奏,更没有铿锵的鼓点节奏,山歌一开始就直奔主题,高亢、优美、自由、纯正,如:“我放开喉咙打山歌,千山回应万山……”真正地体现出了那种千山回应万山和的立体声响效果,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层峦幽境、山谷泉旁。那里有茂林修竹,那里有流水潺潺,顿使人心旷神怡,忘忧涤虑,表演朴实无华。

细品岳北山歌,人会不自觉地被带入一种情境,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图,画图中有“车水的、插秧的、纺棉花的、放牛的、读书的”等场景,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简直就是一幅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百态的水墨画。

2008年,岳北山歌以原生态音乐形式在“衡阳市群文音乐大赛”中被选定为代表衡阳市参加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节目之一。2009年10月,在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中,岳北山歌获得演出金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2010年5月,岳北山歌参加全国第九届艺术节获得“群星奖”;11月,岳北山歌参加湖南省首届农民文艺会演获得“金穗奖”。

项目保护单位为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肖金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赛昭、廖丽君、易秒樱和黄合娟,她们致力于岳北山歌的传承与发展,长年活跃在演唱舞台上。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