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湘江北

跨过湘江北

■何文胜

徒步之旅,并非一段简单的河畔漫步,或者市区中的city-walk,而是一场规模宏大的跨越湘江衡阳北段东西两岸、历经“四区”即景区、园区、厂区、新区的行走。

整个行程自新大桥东起,过河沿江向北推进,直至衡邵高速湘江大桥渡河,再度沿东岸向南折返,最终回归起点,全程有一个“全马”的长度,并有独特丰富的体验。

行程首段为文化景区,涵盖有湘南学联、石鼓书院与来雁塔等景观。新大桥东,湘南学联纪念馆巍然矗立,作为众多革命青年的出发地,如今也是一个革命历史的传习所,其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湖湘文化重镇——石鼓书院广场前,扩建修葺后的内容令人期待,但我还是即拍即走,匆匆一瞥未能尽兴,只待日后再访。沿江前行,港务局码头内侧的教堂尖顶隐约可见。随之,老衡阳地标来雁塔映入眼帘,现已修缮一新,融入了体量颇巨的文旅地产项目,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去处。而以前颇显孤独的江雁大厦逐渐与新兴楼盘交相辉映,展现着城市发展的新风貌。

随后进入松木工业园区。我是首次从江岸方向进入这片地带。此段路程人车稀少,偶有大卡车轰隆而过,草木之上都蒙着一层微尘。沿途码头不少,大船并肩排列,气势磅礴。河边钓鱼人默然向水,宛如现代隐逸者。舟艇逆流而上,发动机轰鸣,激起层层水波,打破静谧时空。枯黄的芦苇与蒿草软绵绵地踩在脚下,对岸珠晖塔巍峨耸立。树木被水和时间冲洗、磨砺,躺倒在任意一片河滩。这里几乎全程可以走河滩路,因为景物的变换,也更亲近自然,时而穿越茂密草丛,时而跨越清浅的水域,而成为最佳的徒步选择。我在江霞码头处上岸,遇当地妇女指引前行之路,说可达衡阳县樟木,但是,那不是我此行的计划。在难得的一家小卖部买了一瓶百事可乐,这也是我此次徒步的全部补给。

接下来,要由西向东跨越。衡邵高速跨湘江大桥应该是市区最北可供行人通行的桥梁了吧?而这一点,导航是不说的。旋梯杂草丛生,似乎鲜有人迹。顺桥上高出水面数十米的栏杆前行,与下游高铁跨湘江大桥遥相呼应,构成城市北部交通网线的壮丽画卷。在即将到达东岸之际,遇见此行最震撼的风景:江岸曲折蜿蜒,江水一碧万顷,草木金黄,时空静寂。此等美景,若非艰苦跋涉,抵达城市边缘的人迹罕至之地,实难领略。

经过一段枯叶铺满的小路,就来到一片败落的厂区——曾盛极一时的湖南省衡阳自行车厂“遗址”,残垣断壁在夕阳映照下更显凄清。日光穿越虬曲的树木,散发着柔和而微凉的能量。无人的球场与耷拉篮筐的篮球架,以及很多并不残破尚可使用的公共建筑,都在静默中等待着最后的命运。上个世纪的厂区家属楼,院墙外依然竹树茂密,但是已了无人气。或许,当年它也有打造百年企业的梦想,但却是黄粱一梦,它在落日余晖中冷却的辉煌,不禁令人怆然。无端地想起那在暖阳中的出发,总是让人兴奋莫名,而至此黄昏日落时分,就有了些许惶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火,想起家。

通往回程的乡道引领着脚步进入滨江新区,巨大浑圆的落日已坠入城市边际线上的楼群之中。在衡阳市皮划艇赛艇基地的水面上,传来女教练的高声呼喊,成为此行最具人气的地方,那里必然有一群青年在挑战极限,在追逐梦想。在这里的公路与河滩之间,有非常完备的徒步道、骑行道,但利用率不高,我唯与一跑者擦肩而过。对岸华灯璀璨,回望来时的大桥,已模糊于暮色之中。在湘江与耒水交汇处,跨耒水大桥虽建成已久,却未正式开放,因为南段尚未连通。合江套过江隧道口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东山安置楼群的灯光星星点点,散步的人群三三两两,沿河被管控征收的地带已近十年了吧,许多地方重又被人们辟作了菜地,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也已人去楼空,独留一团硕大的沉寂。此时接到问候电话,我报告即将到家。

数年前,我曾经沿江向南徒步至市区湘江段顶端的车江附近,只是返程的单边是乘公交完成的。论徒步,这次北上行走湘江流域两岸,算是圆了我多年的一个心愿,它更浩然空阔,内容更丰富,也是更适合长途徒步的线路——如果你是一个爱行走的人,是一个希望更深入理解衡阳的人,那就值得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