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农具”绘就好“丰”景

衡南县:
数字“新农具”绘就好“丰”景
翻耕起垄作业现场。


衡阳日报讯(文/图   通讯员   唐雯   全媒体记者   刘思远)正值春耕关键时节,衡南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绘就出一幅科技助农的春耕新画卷。随着全国烟草生产经营一体化平台的全面推广,无人机、智能监测系统等数字“新农具”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新质生产力抢占春耕生产“C”位。


翻耕起垄有“铁马”


在茶市镇怡海村连片烟田里,3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旋耕机、起垄机等设备高效作业。铁马轰鸣间,原本需要10天的耕作任务,如今1天即可完成。“目前全县烟叶生产环节中育苗、机耕、起垄、植保机械化作业率都已达到100%,施肥、培土、打塘机械化作业率也有所提升,用工成本显著降低。”衡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负责人介绍。


育苗数据上“云端”


在僚塘育苗工场里,10台智能温湿度记录仪正实时采集棚内数据。当系统监测到2号棚温度异常时,即刻通过手机App向管理员刘会推送预警。“设定参数阈值后,系统24小时自动监控,管理精准度大幅提升、育苗风险进一步下降。”刘会告诉记者,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依托传感设备采集棚内烟苗发育时的光、温、气等关键数据并传输到手机App上,自己不仅可实时查看大棚温度、湿度,还可以设置育苗期间标准数据阈值,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实现烟苗生长状态全程监控。


烟田管理插“翅膀”


宝盖镇散市村上空,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正在执行测绘任务。通过航拍生成的高清影像,可精确计算烟田面积、分析地形特征。“以前测量烟田面积,都是靠手持GPS定位仪,费时费力还不准确。现在用无人机几分钟就能搞定一户烟田的测量,而且数据非常精准。”技术员易江说道。

如今,无人机在烟叶生产的应用场景突破了单一的植保工作,逐渐拓展到烟田测量等多场景应用。“无人机+”不仅提高了烟田测量效率,还为烟田可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哪块地,是谁种的烟、签了多少亩、实际种了多少亩,打开烟田电子地图可谓是一目了然!”衡南县局(分公司)宝盖烟站站长陆森星说道。

随着一批能“上天入地”的新农具纷纷“上岗”,衡南“烟区”春耕的“科技范”满满,正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