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刘 敏 统筹/陈羽唯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琪 通讯员 唐兰荣 图/珠晖区委宣传部提供
时间是奋进者前行的刻度。
过去一年,珠晖区在“三高四新”战略引领下,以“制造强区、文旅兴区”为主线,爬坡过坎、勇闯勇创,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
“新的一年,要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看待‘长’与‘短’,统筹把握‘稳’与‘进’,全面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落实,竭尽全力完成目标任务。”2月18日,在珠晖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珠晖区委书记魏中发号召全区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加快推动珠晖由大区向强区跨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敞亮
这一年,珠晖区的发展成效显著。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城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四城区第二。
策划储备重大项目26个,签约“伏羲农场”等项目14个,招商引资“五制一平台”综合评估排五城区第一。
二七二铀纯化一体化、中核金素、霍普金斯精准医疗、爱洁科技50万吨/年小苏打、坤泰化工1万吨锂电池、湘江珠晖保护圈等大项目好项目扬帆启航。
中核二七二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华意机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湘衡盐化获评工信部首批“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衡阳运机获评省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雁峰酒业获评省消费品“三品”标杆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均排城区第一。
关键性的大事点亮珠晖精彩
这一年,全区文旅产业实现升级蜕变。推进完成了酃湖公园、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等4个重点观摩项目建设内容,推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落地落实。
湘南学联获评4A级景区,建湘柴油机厂古建筑群、衡州窑陶瓷遗产获评省级工业文化遗产,衡州酒文化博览园获评3A级景区。
城乡风貌实现华丽蝶变,高铁站、火车站、高速出入口提质升级,衡州大道、湘江东路等主次干线全面提质,北三环竣工通车,建湘老厂、保卫里、苏洲湾老街等闲置资源成为网红打卡地,城市空间更为开阔亮丽。
文旅市场实现精彩嬗变,利用旅发大会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张信哲、刘雅瑟、李诚儒、房琪等大批影视明星、网红大V相继打卡珠晖、宣传珠晖,珠晖美誉度越积越高、越传越广。
普惠性的成果润泽千家万户
这一年,珠晖大地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获农业农村部调研组好评。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创建市级特色产业园2个,“金甲吉鸡萝卜条”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全市唯一推荐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项目,进入省级审核。
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完成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一站式”门诊建设,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苏洲湾项目完成安置,解决了湘水明珠、保利、东洲岛、风光带等多个征拆项目跨度近十几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大力推进环保治理暨城市污水收集攻坚行动,顺利通过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连续三年排城(园)区第一。接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站”广场秩序明显改观,衡阳“窗口”形象稳步提升。
党的建设锻造“坚硬钢铁”
这一年,珠晖区强化政治领航,打造“战斗堡垒”,锻造“精锐之师”。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629个基层党组织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清理村级组织门牌376块,打造省级片组邻“三长制”示范点2个。
全年调整干部12批次,其中提拔重用44人、交流49人、调任13人,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核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5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擦亮“反腐利剑”,全年立案35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35人,采取留置措施13人,移送司法4人,释放了强大震慑效应。
广泛凝聚人大、政协等力量,汇就“发展共识”。10个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圆满完成,4条市代表建议获评全市优秀,推动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形成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生动局面。
显著性的成绩擦亮珠晖名片
这一年,珠晖人实实在在感受了丰收的喜悦。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激发需求行动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区科工信局、区商务局均获评先进单位。
区实验小学课间15分钟微改革经验、“代理儿女”志愿服务项目、冶金街道“老年食堂”、“屋场恳谈+平安建设”宣讲工作经验,以及酃湖公园、苏洲湾新老街、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保卫里文化创意街区等,分别获央媒、省媒重点推介。
建湘工业文化街区获评全国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茶山坳镇卫生院、酃湖乡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茶山坳镇、金甲村分别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黄洲村成功申报省级美丽乡村。
前进里社区获评“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酃湖万达商圈获评全省夜间经济消费示范区。
刘玲俐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和平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2025年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珠晖篇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实现路径】
聚力争资引资,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求突破
以争资跑项的大力度,确保在争取发展的资金项目上有新突破,以上级的大投入拉动发展。进一步健全争资跑项工作机制,积极整合各方力量,谋划一批成熟度高、政策性强的好项目。以招商引资的大手笔,力争在产业发展上有新成效,以开放型经济推动发展。要持续抓好招商引资“一岗双责”,力争招引项目在10亿、50亿上破零。以服务园区的大劲头,推进项目快速落地,在园区经济发展上有新飞跃。要全力以赴提质升级“一区、两园、两镇”五个标志性产业平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聚力文旅经济,在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上求突破
塑造珠晖品牌,提高文旅知名度,引爆流量点。进一步做好“五色”文旅结合文章,规划建设“历史文化之旅”、“民俗风情之旅”、“生态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创新文旅模式,丰富文旅新内涵,扩大流量容。持续做好文旅项目招商,积极探索“首店”经济,以考试经济、培训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推动珠晖各项产业集聚发展;做优文旅服务,激发文旅消费力,提升流量变现力,推进街区变景区,景区融商区,持续塑造新场景、注入新业态、激发新活力,切实将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聚力改革创新,在释放活力上求突破
要对改革开放、创新创造有“跟着走”的意识,时刻保持思想认识不落伍、观念理念不落后、工作成效不掉队;要对改革开放、创新创造有“跟得上”的行动,要积极对接、踊跃参与,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用好了事半功倍,不用就会与时代掉队;要对改革开放、创新创造有“跟得好”的成效,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让群众和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聚力乡村振兴,在共同富裕上求突破
坚持“一特一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以标准化改造农村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吸引力,让想体验乡村生活的人在珠晖实现心愿;以特色品牌的打造,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重点要支持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伏羲农场”智慧农业项目、力丰的金甲梨园等一批沉浸式精品示范项目,支持梦缘食品、波哥农场、力丰农业、浩德盛等企业打造生态种养品牌;以能手能人培育为重点,提升乡村振兴的支撑力、源动力。
聚力民生保障,在增进福祉上求突破
突出就业创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创业就业的平台;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增加居民收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全力做好民生实事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兑现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大兜底保障力度,提升困难群众救助标准,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暖到群众心坎上。
聚力社会治理,在防范化解风险上求突破
筑牢生态环保屏障,持续巩固河长制、田长制、林长制成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好“三保”底线,加快推进重大案件风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用好“三化”治理和“里巷工作法”等成功经验做法,不断巩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严守安全底线底板,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三大工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防范措施、狠抓安全隐患排查,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珠晖区正以”二次创业”的勇气重构发展格局,从保卫里、建湘镌刻的工业记忆,到酃湖之畔拔地而起的商贸街区;从湘江岸边的千年酃酒飘香,到中欧班列鸣笛启程的现代物流港——这片承载着湖湘文化基因的城区,正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