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小山 通讯员 赵志杰
数千只糯米鸡正经历着高温洗礼,糯米、鸡肉等食材在纯粹的热力作用下交融渗透——没有半点化学添加剂的参与,全凭真材实料与时间酝酿出醇厚本味。日前,记者在衡阳市荣福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洁净明亮的车间里采访,感受到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荷叶的清香弥漫。
“食品即人品,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公司董事长邝良荣的话语朴素而有力,这是他创业二十载跌宕起伏后淬炼出的信条。
毅然创业:深挖传统食品的市场潜力
从昔日国企锅炉房的技术尖兵到今日乡村产业的“领头雁”,邝良荣的创业史交织着时代的印痕与个人的韧性。2000年,他毅然告别衡阳市氮肥厂的“铁饭碗”,南下广州寻梦。在广达香食品公司,他掌握了食品加工技艺并获评“广州市高级技师”,然而2004年首次返乡创业却因定位失准、团队不稳而折戟沉沙。
命运的转机总在低谷时悄然埋下伏笔。2009年,他遭遇客户恶意拖欠货款,被迫以货抵债。正是在处理这批抵债物资的过程中,邝良荣敏锐捕捉到了糯米鸡这一传统食品的市场潜力。2012年初,他与合伙人以7.8万元起家,蜗居30平方米的租借厂房,正式叩开了糯米鸡产业的大门。彼时,对“良心”二字的坚守已融入他的商业血脉——坚持手工制作,杜绝化学添加,确保风味天然。
良心坚守:无添加的“笨功夫”赢来真市场
“别人加香精、防腐剂延长保质期和提升香气,我们偏不。”邝良荣的“笨办法”是严格筛选原料、提升工艺、控制时效。从源头的糯米种植开始把控,到生产环节的反复调试蒸煮火候与时间,再到冷链物流的精准配送,每一步都凝结着对天然本味的执着追求。即便在产能扩张、日耗糯米高达4000公斤、荷叶6万余片的今天,这份对“无添加”的坚持从未动摇。
这份“笨功夫”最终赢得了市场的尊重。2016年,为从源头保障糯米品质,邝良荣在衡阳县集兵镇承包500亩土地试种。虽因经验不足亏损近10万元,却积累了宝贵经验。次年,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祁东煜东农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年收购糯米600吨,带动归阳镇80余户农户增收,并实行保底收购,为农户吃下“定心丸”。(下转第二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