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田野上的“乡村追梦人”

95后种粮大户刘新结:
希望田野上的“乡村追梦人”
刘新结(左一)查看水稻长势。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臻臻

盛夏时节,水稻育秧正忙。6月18日,在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新结正忙着浸种催芽、翻地松土,为接下来播种工作做好准备。“搞农业考验的是细心和耐心,从育秧到收割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含糊。”长期奔走在田间地头,刘新结身形清瘦、皮肤被晒得黝黑,说起话来却常挂着笑容,乐观自信,透着一股子“新农人”的活力激情。

26岁的刘新结曾荣获“首届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还是衡阳市先进种粮大户,当选过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今年“五一”前夕,刘新结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

刘新结并非农业科班出身,与水稻的结缘也是缘于创业。

2019年,刘新结选择回乡创业,他买回一台植保无人机,通过培训学习考取了无人机驾驶证,专门为乡亲们提供各类农业服务,“一天就能给300-400亩农田撒上药水,效率特高,一天收入就有一两千元。”

尝到甜头的刘新结又把目光投到了村里大片荒地上,想跟着父母一起种植水稻。家里人刚开始并不理解。刘新结妈妈甚至还担忧刘新结下地种田当农民会娶不到老婆。

但刘新结还是毅然决定留下来。2020年,刘新结联合种粮积极性高的农户共同兴办合作社,投入80多万购买新型农机,流转800多亩水田。如今,刘新结的合作社在衡山县开云镇已流转上千亩农田,带动周边30户村民加入,购置了600多万元的各类新型农机具,实现了耕、种、管、收、烘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

“一个人富不算富,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刘新结说。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农忙高峰时期吸纳务农人员50余人,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30个。“一天130元的收入,还包吃,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待遇很不错了。”双全新村60多岁的谭春秀跟着刘新结已经干了四五年农活,她介绍说,反正闲在家里没事,出来干活一年下来能做满11个月,增收3万多元。

刘新结通过向老种植户请教、外出培训等多种途径,潜心钻研水稻种植、选种育苗、灾害防治等技术,逐渐成长为一名种植水稻的行家里手。刘新结一点也不“藏私”,把自己学到的先进生产技术转化为最“接地气”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讲授给农民听、示范给乡亲看。

“乡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刘新结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农业创业的大潮,勇做乡村振兴事业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