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雄飞 实习生 徐若曦
夏收时节,衡山县萱洲镇的田野里不见往年浓烟四起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整齐码放在田边的秸秆。近年来,萱洲镇从“疏堵结合、综合利用、助农增收”三个维度发力,推动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焚烧量同比下降80%。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一场从观念到技术的全方位治理创新。
“人防+技防”织密禁烧网
“高美村田间发现火情,立即派附近巡逻队处置!”今年4月的一天,萱洲镇指挥中心的监控屏幕上,AI智能识别系统突然报警。屏幕里,一农户正点燃田间秸秆,火星很快引燃周边茶树。片刻之后,由农业农村、环保等部门组成的巡逻队赶到现场将火扑灭。
“这是今年辖区‘第一把火’,该农户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分管秸秆禁烧工作的副镇长陈雷回忆,最终该农户按照规定受到严肃处理。这起案例被全镇通报后,不少农户感慨:“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还要挨处罚,不值当!”
萱洲镇的“堵”,靠的是“人防+技防”的硬功夫。55个高清摄像头分布在田间地头,AI智能识别技术能精准捕捉靠近禁烧区域的人员。“一旦发现风险,摄像头会自动喊话:‘请勿焚烧秸秆,违者将受处罚!’”衡山县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