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 珂 通讯员 易建军)当前正值“双抢”关键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农田翻耕和晚稻栽插带来压力。衡阳县6座中型水库相继开闸放水,依托先进的智慧灌区系统,为上万亩农田送来“及时水”,确保粮食生产不误农时。
在柿竹水库灌区,清澈的渠水奔涌而下,直达田间地头,有效缓解了农户用水难题。柿竹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担负5个乡镇37个村6.91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作为衡阳县增发国债水利重点工程,经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焕发出新的活力:52处智能监控探头实时监测,让渠系利用效率从54%提升至66%;针对衡邵干旱走廊的栏垅乡、长安乡等“水尾片区”,13处雷达流量计精准调控输水,使末端农田灌溉周期缩短40%。
今年,衡阳县晚稻种植面积达48.88万亩。面对旱情,水利部门科学调度6座中型水库放水,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根据蓄水现状和来水预测,将灌溉用水精准送达田间,筑牢秋粮丰收根基。
自去年以来,衡阳县在国家7.75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下,完成73个水利项目建设,包括5个中型灌区改造、30座病险水闸加固等,硬化改造渠道307.52公里,新建智能化监测系统。改造后,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54提升至0.65,年节水约770万立方米,“双抢”用水周期缩短5天。其中,中型灌区实现72小时全域灌溉,预计粮食产能提升10%以上,为“双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