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通讯员 贺莉 陈琳)2025年1至6月,常宁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稳中有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30.8亿元,同比增长21.69%,总量位居衡阳市各县市区首位。常宁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家,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是常宁市坚持“制造立市”战略,大力实施“产业赋能”,深耕“一主一特”产业布局 ,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综合体现。
在常宁市工业经济版图上,有色金属产业作为“一主”,始终发挥着“压舱石”的关键作用。上半年,该产业产值高达212.59亿元,同比增长22.71%,增长势头强劲。其中,三大央企贡献尤为突出:五矿铜业产值73.7亿元,水口山集团产值47.67亿元,株冶产值40.14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三家企业合计税收贡献超过2.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特别是水口山有色税收增速高达61.8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效益提升。这得益于企业持续的“原地倍增”计划和技术改造升级,例如五矿铜业通过挖潜改造项目,正朝着年产值130亿元的目标迈进。同时,高诺、金翼等一批骨干企业也表现稳健,为工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有色金属这一传统支柱交相辉映的是作为“一特”的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的加速崛起。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正成为常宁工业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已入驻企业42家,有24家企业开工投产。基地引入行业龙头“中信环境”,兴建了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从分散供汽到集中供汽,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今年上半年,纺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4.4%,其迅猛发展态势为常宁工业注入了多元化活力,有效对冲了单一产业风险。
项目是发展的硬支撑。上半年,常宁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充沛后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7%、在七县市中排名前列。常宁围绕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原地倍增”和精准招商,1-6月,新签约项目18个,招商引资总额40.28亿元;谋划推动高诺铜业22万吨高导高精铜杆、谷道新材料稀土技改升级等倍增项目17个。“三类500强”项目株冶有色工商业储能项目即将建成投产,金辰新材料年产2000吨钽铌氧化物生产线等项目也在稳步实施。此外,瑞科美新能源已正式投产,宇蓝工贸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韶能集团热电联产项目也在开展前期工作。这些项目聚焦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升级,是常宁工业实现“原地倍增”目标的重要载体。
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释放出的市场活力。常宁市打出改革“组合拳”: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实现2781项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大厅,通过流程再造,审批环节减少20%,申报材料减少30%,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减少50%以上。设立“兜底办”窗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高效。在资金支持方面,水口山经开区等园区积极落实“136”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为企业发放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保障了正常生产。创新的土壤也在孕育成果,水口山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各类研发创新平台53家,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
当前,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正锚定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奋力冲刺。围绕“一主一特”产业,园区一方面全力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速纺织服装产业聚链成群,完善全产业链。常宁的实践生动说明,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链条延伸,完全能够焕发新生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