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艳妮 实习生 陈俞帆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近年来,中央纪委把集中开展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印发了相关通知和工作方案。目的在于从严查处一批“蝇贪蚁腐”,坚决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有效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
去年以来,根据省委、市委、市纪委监委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衡阳各县市区及各职能部门,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中,既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查处,也有大量民生实事得以解决。
今起,本报开设“整治不正之风 办好民生实事”新闻专栏,以一事一报形式,持续呈现我市相关工作成果。
“过去,一到秋冬季,家里的水龙头就像‘打摆子’,出水都是断断续续的。现在好了,拧开就有清亮亮的水,洗衣做饭再也不用愁了,水质也上去了。”7月25日,衡山县白果镇瓦铺村村民朱江南看着自家水龙头哗哗流出的自来水,脸上笑开了花。
这一变化源自白果水厂的管网延伸了5公里。
此前,白果镇瓦铺村供水都依赖瓦铺水厂,但瓦铺水厂规模不大,覆盖区域小。每逢枯水期,降雨量下降,水库储水量不足,供水更得不到保障。村民们不得不通过花钱打井补水,或是从几公里外的山上挑水。
“季节性缺水”成了困扰当地多年的民生痛点。
“因为经常缺水,大部分农户只能花大价钱去外面请人打井。但受地质条件影响,井水的水质不好,放一会就能看到一层白色的沉淀物。”瓦铺村党总支书记张春林回忆,“最严重的时候,全村停水整整一个多星期,给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不便。越来越多的农户希望接入自来水,解决用水问题。”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哨声”。
了解到瓦铺村广大村民的诉求后,由市水利局牵头,联合白果镇政府实地勘察、科学规划。经过前期召开工作专班会议以及专家团队多次实地走访,最终确定以“千吨万人”供水工程白果水厂为起点,铺设5公里的供水管网,解决瓦铺村村民的用水问题。
“之所以选择白果水厂,首先是它的规模较大,能充分满足瓦铺村及周边农户的用水需求,避免出现高峰期供水不足的问题;其次,厂区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国家指标,能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饮用水。”市水利局农村安全饮水中心主任李海军表示。
规划初步成形,但资金短缺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为此,市水利局积极争取专项拨款,并对接白果水厂相关负责人,发动农户筹款,力求多渠道破解资金瓶颈,推动规划落地实施。最终,多方筹措的20万元资金如“及时雨”注入,今年4月项目正式动工。
“技术很成熟,加上村民们都非常支持,整个施工非常顺利。”白果水厂负责人刘伟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用水更便利,在管网延伸的途中还额外安装了增压泵。
今年5月,项目如期竣工,清澈的自来水顺着崭新的管道流进了瓦铺村的家家户户。5公里管网蜿蜒向前,让瓦铺村670余名村民再无“季节性缺水”之忧。
如今走进瓦铺村,再也看不到昔日排队接水的场景。“以前怕缺水,家里的水缸时时刻刻都要蓄满水才安心,现在随时能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朱江南笑着说。
“民生工程就要办到群众心坎上。”李海军表示,白果水厂管网延伸项目只是衡山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当地将继续投资完善供水网络,让更多村民告别“靠天喝水”的历史,让汩汩清泉滋润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