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启闭消除汛期“大冒险”

老化破损、启闭困难,蓄水保水能力弱,“60多岁”的衡山县白龙河坝水闸除险加固后焕然一新
自动化启闭消除汛期“大冒险”
焕然一新的白龙河坝水闸。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艳妮  实习生  陈俞帆

盛夏时节,站在衡山县江东乡白龙社区白龙河坝上看去,壮阔的农田尽收眼底,翠绿的禾苗在阳光下茁壮生长。

“水闸还没修好的时候,一到雨天,两岸的稻田就要遭罪!”说起过去的情形,江东乡白龙社区村民李志泉显得十分激动,“这个水闸修好了,咱们庄稼人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白龙河坝水闸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工程位于湘江二级支流南河中下游,衡山县江东乡白龙社区境内。水闸坝址以上控制总流域面积124.4平方千米,干流长度26.5千米,河流坡降10.9‰。受当时技术所限,运作时间久远,加之自然灾害的破坏等,水闸老化破损严重,启闭困难,蓄水保水能力弱,一度严重影响水闸安全运行和灌溉抗旱效益的发挥。

“过去每逢汛期开关闸门的时候,我都很紧张。”江东乡白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刘铁珍告诉记者,由于闸门老旧,启闭困难,每次都需要人配合挖掘机合力开闭。

汛期为了泄洪,工作人员只能穿着救生衣在河道边冒险。刘铁珍表示,开闸后,湍急的水流夹杂着泥沙和树枝倾泻而下,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回我自己就差点被冲走了!”

一到汛期,住在水闸附近的6户居民也没了安生日子。“每到这个时候,社区工作人员就帮忙转移群众,让他们在外面住个十天半个月。”刘铁珍说,不仅汛期挡不住洪水,过去的白龙河坝水闸旱季也存不住水源,居民们只能去别处抽水灌溉。因为坝体渗漏,乡里还专门安排了一间小房子存放用来堵漏的各类工具。

改变始于2023年。当年,国家发行水利专项债,衡山县争取到2.2346亿元资金,申报了12个水利项目,主要包括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沟防治、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集中在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的乡镇。白龙河坝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国债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衡山县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主任王书意回忆,地方财政紧张,光靠县乡财力根本拿不出这么大笔钱。国债资金的注入,不仅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更让除险加固项目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2024年3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尽管技术方面没有问题,但项目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其他挑战。如何说服住在水闸附近的村民周四清一家搬走,成了一大难题。

“周四清在水闸附近住了大半辈子,心里总盘算着搬迁后的生活能不能有保障,一开始确实不太愿意配合。”刘铁珍向记者介绍,为了打消他的顾虑,自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沟通,软磨硬泡半个多月,总算让周四清松了口。

历时9个多月,白龙河坝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完成。项目主要完成了河床清淤、灌溉放水闸改造、拦水闸改造、闸基防渗、消能防冲设施加固改造、上下游堤防加固及护岸,同时重建了工作桥、管理用房及水闸控制、监测设备等。

焕然一新的白龙河坝水闸的作用也有所升级。

“水闸原来陈旧、老化,运行困难,现在启闭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而且可以遥控。更新后的闸顶工作桥也畅通了水闸两岸居民的出行。”白龙河坝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负责人杨智表示,水闸改造后增加灌溉面积500亩,改善灌溉面积3000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个事情办到咱老百姓心上了!”说起水闸的变化,李志泉笑着说。白龙河坝水闸的变迁,正是增发国债水利项目惠民生、利长远的一个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