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民生群众就医省时省钱更省心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民生群众就医省时省钱更省心

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邓定蓉 实习生  吴数)“不用重新检查,直接就能治疗,既省钱又省时间,这政策真是太贴心了!”近日,在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贺大姐难掩喜悦。这是我市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为群众就医带来便利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我市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统筹推进,先后出台《衡阳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围绕组织架构、互认标准、项目清单、考核机制等维度,指导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细化落实细则,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落地,解决群众“看病烦”“检查多”问题。

此前,贺大姐因头晕在市区一家三甲医院做了头部MRI和血液检查,医生建议她到中医医院进行调理。就诊时,市中医医院专家主动询问了她的就诊史,并通过检查检验互认平台快速查询到贺大姐14天内外院的检查检验结果,随后告诉她:“不用再重新检查了,依据您近期做过的检查检验项目以及您目前的病情,可立即开展中医治疗。”贺大姐感慨道:“以前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换家医院就得重新做,既费钱又费时。如今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不仅节省了一笔检查费,还节约了排队等待的时间,真是太好了!”

无独有偶,来自衡南县廖田镇的欧阳师傅,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来到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该院肝病专科医生通过完善的检验结果互认机制,直接采用了他在外院体检时完成的肝功能检测、乙肝病毒检测等检验检查结果,为欧阳师傅节省了近800元的检查费用,也缩短了等待时间,第一时间获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目前,我市已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医学检查检验互认体系,实现12个县市区全覆盖,12家三级医疗机构接入省级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平台,实现实时数据互通,与省级同步互认项目达213项。二级公立医疗机构暂实行线下互认机制,已开展接口改造信息化要求培训,正紧锣密鼓地分批对接省级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市各医疗机构累计完成检查结果互认7790项次、检验结果互认21.46万项次,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424.52万余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患者卸下负担的轻松,更是一座城市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的有力见证,切实兑现了“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便民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