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郁 李芳森
夏季的朝阳,比往常到来得更早一些。随着太阳的缓缓爬升,衡阳县的“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里,一块巨型手表雕塑也在一格一格转动,与朝阳相呼应。这块全球最大的可走时手表见证着这座小城书写的传奇——全球每10只手表,就有一只转动着“衡阳时间”。
唐灵军,是衡阳“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的主要牵头人,也是衡阳县首家返乡创业的钟表企业负责人。谈及今年的产品出口情况,他的心情也如同钟表般,跳跃不停。
唐灵军:“咱们‘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现在每一天生产大约有30万只表,90%以上都是出口的,销售到世界各地。我刚刚从英国回来,跟我们的客户洽谈下一笔的订单。”
衡阳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衡阳手表厂以24把镊子起家,生产的品牌手表曾享誉全国。如今,在船山钟表博物馆的多件珍贵文物与展品,展示了衡阳钟表的历史变迁。
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南方钟表厂凭着24把镊子、24名工人起家,凭着满腔热血,先后成立了芙蓉、南岳这两个品牌手表,南方钟表厂后面更名为衡阳手表厂,这也是我们衡阳钟表产业历史的开端……”
上世纪90年代市场巨变,这家湖南唯一的表厂黯然退场,众多技术工人南下谋生。二十年间,这批“钟表湘军”在异乡生根发芽。在珠三角地区,衡阳籍人士创办的钟表企业约有400多家,从事钟表行业的衡阳人有3万多。唐灵军,便是手表行业的佼佼者。
(下转第二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