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显担当 妙手铸医魂

祁东县中医医院周祥生:
仁心显担当 妙手铸医魂
周祥生为患者打针。


周祥生在查看资料。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何晓晓  周  凯  肖忠诚

人物名片

   姓名:周祥生

工作单位:祁东县中医医院

从事医疗工作年限:37年

在祁东县中医医院这片杏林园地,周祥生已扎根三十余载。从1988年益阳卫校毕业的青涩学子,到如今的医院党委副书记、骨外科专家,他始终以“大医精诚”为训,以共产党员的初心为尺,丈量着医者的仁心与担当。1995年晋升主治医师,2003年挑起骨伤科主任重担并获评副主任医师。对于曾获评“衡阳好医生”,这位朴实的医者只是微笑着说:“患者的康复,就是最好的奖状。”

一块罕见钢板,映照医者担当

2003年,在内蒙古务工的彭某不幸摔断右腿,他在当地进行了钢板植入治疗,回到祁东后伤口反复感染,经拍片检查,骨折端已愈合,伤口却反复感染。多家医院面对其体内特殊型号的钢板均束手无策,建议他重返内蒙古手术。千里奔波,谈何容易?近乎绝望的彭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祁东县中医医院骨科。尽管医院当时并无对应器材,骨科专家周祥生并未轻言放弃。他埋头查阅资料,多方联络厂家,终于寻获匹配器械,成功为彭某取出钢板。

出院时,彭某感激之情难抑,执意塞来厚厚红包:“周医生,您医术高明,为我省下巨额的差旅和医疗费用,免去奔波,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周祥生当即婉拒:“解决问题是我们的本分,红包绝不能收。”

这次经历成为他技术攻坚的起点。此后,他潜心钻研,自主创新制作了多种特殊取内固定手术器材。近二十年来,周祥生帮病人取出各种复杂难取内固定材料200余例,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一颗赤子之心,情暖山乡百姓

周祥生的仁心远不止于诊室。他响应组织号召,先后担任马杜桥乡延甲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步云桥宴游村结对帮扶干部。

在田间地头,他坚持问需于民,从群众急难愁盼中寻找工作支点,累计带领150余名乡亲走上脱贫路,并多次获评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扶贫期间,他坚持为周边群众免费看病,将健康守护延伸至乡村角落。

一生奉献如初,口碑铸就丰碑

三十余载春秋,周祥生的节假日几乎都在诊室与手术台度过。他以精湛医术为基,以高尚医德为魂,为患者提供的不只是治疗,更是慰藉与关怀。他累计为困难患者减免医药费1.6万余元,坚守着“拒红包、拒大处方、不增负”的职业底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一项项荣誉背后,是他始终如一的赤诚:“金杯银杯,终不如百姓口碑。”

无影灯下,手术刀尖,周祥生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下不凡的医者大爱,用行动诠释着“精诚”二字千钧之重——这重量,是患者沉甸甸的信任,更是共产党员服务群众最朴素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