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赞为步云桥镇的“女华佗”

祁东县第五人民医院周翠云:
她被赞为步云桥镇的“女华佗”
周翠云为患者检查身体。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定蓉  实习生  吴数  通讯员  何晓晓  谭梦林

人物名片

   姓名:周翠云

工作单位:祁东县第五人民医院

从事医疗工作年限:16年

在祁东县第五人民医院(步云桥镇)的医生岗位上,周翠云用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她扎根基层十余载,以精湛的医术驱散病痛阴霾,以温暖的服务抚慰患者心灵,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赢得了“女华佗”的美誉。

这份对医学的执着与担当,源于她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亲情的牵挂。周翠云起初并非因热爱医学而入行,而是源于童年时的经历。每当打针,疼痛总会让她哭泣,对打针的医护人员也生出几分畏惧与抵触。那时她在心里悄悄埋下一个念头:“长大后要成为医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种病痛带来的煎熬,让更多人不再经历这样的痛苦。”

随着年岁的增长,周翠云目睹了双亲被病痛缠身:父亲身患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脑积水,母亲则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折磨。父母健康的日益恶化,让她在高中后决定投身医学,立志用专业能力为亲人减轻痛苦。这个朴素的愿望,成为她钻研医术的最初动力。

2009年,周翠云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返乡,在祁东县中医医院从事六年的临床工作。2015年3月,她入职祁东县第五人民医院,如今已成长为急诊内儿科主任、医院技术骨干。她深耕中药方剂领域,临床经验扎实,多次参与急诊、内儿科及全科医学进修与学术交流。

工作中,她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勤勉务实的作风与优质专业的服务,让“以心换心”的医患情谊在基层悄然生长。自2015年急诊科设立以来,周翠云带领同事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不仅让科室业务稳居医院前列,更开创了当地儿科诊疗的新局面,为儿童打通了便捷就医通道,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周翠云常说:“只有自身硬朗,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2023年元旦,周翠云照常在发热门诊工作。52岁的患者谭某某前来就诊,他表现出恶心、呕吐、厌食、头昏、烦躁不安、贫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五天,在乡村医生处接受输液治疗后未见改善。周翠云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后,结果呈阳性。此时患者已经出现了代谢产物蓄积,伴随着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合并感染、腹水,并出现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等情况,导致了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钾血症这一项,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留,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并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根据患者病情,她给予了相关的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钙纠正高钾血症、护胃、止吐、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但这些辅助治疗仅仅是杯水车薪,当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透析。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她迅速判断病情凶险,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沟通,耐心解释病情严重性并联系其远在外地的儿子。在家属同意转院后,她主动协调祁东县人民医院肾内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后续周翠云多次电话询问情况,患者女儿感激地说:“幸好有周医生,人民医院的医生都说来得太及时了。”如今患者病情稳定,每周定期透析即可。

这样的紧急救治,在周翠云的从医经历中并非个例。急诊室的灯光下,有她仔细问诊的专注;病房的病床前,有她耐心叮嘱的温暖。当被问及为何始终保持这份热忱,她总会笑着说:“穿上白大褂,就担起了一份责任。能看着患者从痛苦中康复,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基层医者最真挚的情怀,也让“女华佗”的美名在步云桥镇愈发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