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 (通讯员 莫冬利 全媒体记者 唐翔) 近日,走进衡南县相市乡元东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捆的水稻秸秆清香扑鼻。正值水稻收割季节,农户们正忙着整理贮存秸秆,以往焚烧污染环境的“生态包袱”已变为畜牧养殖的“香饽饽”。
相市乡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促禁、多措并举”原则,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养殖企业、种植大户构建“企业+农户、大户带小户,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协作服务,就地回收、定向转运”的产业链,实现秸秆收储运一体化运营,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新路径。
元东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相市乡许田村,是一家存栏300多头肉牛的养殖场,每年可消耗约4000吨秸秆。该合作社建立了“养殖合作社+种植大户+散户”的秸秆收集网络体系,与周边多个村的农户约定“差别化作业”,由种植大户实施低茬收割、应收尽收,使秸秆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将牛粪与秸秆碎末按比例发酵,生产出有机肥,形成“秸秆—饲料—养殖—粪污—有机肥—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依托“清洁化处理+科学配比+微生物发酵”工艺,采取“自用+外销”模式,创新运营机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