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开挖不再任性

城市道路开挖不再任性
——市人大常委会推动我市城市道路开挖工作规范有序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青  通讯员  兴文柯  陈智慧

8月26日,家住蒸湘区友谊巷附近小区的梁先生将待产的老婆送到娘家去:“社区的干部告诉我了,这条路马上开始就要封闭施工了,到时会影响出入,我得赶在施工之前,给她找个方便、安静的地方。”

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和立法两种履职方式,持续发力,推动市政府加强和改进城市道路挖掘施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在,每次较大的城市道路挖掘施工前,相关单位均要提前通过媒体公布,并书面通知施工路段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以便过往车辆及周边群众做好出行规划,安排生产生活事宜。曾经广受市民诟病的市区道路反复开挖、重复开挖、延长工期、施工不文明、施工扰民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顺应民意

向城市道路开挖工作乱象说“不”


城市的给排水管、燃气管、电线、电缆一般敷设在地下。挖开城市道路进行地下施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2023年,我市城区因雨污分流项目(雨水和污水分不同的地下管道排放)、供电、供水、供气等建设的需要,共有70处城市道路同时开挖施工。一整段道路被拦住,或者半边道路被围挡围住,给车辆和步行都带来不便,市民怨言很多,有的市民在网上吐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此事立即引起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2023年10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正兴带队,深入蒸水南路、蒸阳北路、常胜路等施工现场察看,向项目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周边群众了解情况,找准症结所在。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形成了明确的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强化规范管理,实行计划管理和统筹审批,对城市道路挖掘施工的项目要入库管理,把道路开挖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减少到最低程度。

此后两个月内,市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五次深入现场,实地督导审议意见落实,推动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拨付、设备调集等难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们立即建立了临时路长制,加强施工周期管理,优化道路施工围挡,协调解决道路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力争提前还路于民。”市住建局市政公用建设科肖志敏说,同时加强宣传解释工作,以求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当年实施雨污分流的46条道路,除受地质条件等影响外,95%的项目均在2024年春节前按期或提前完工。


制定法规

给城市道路开挖工作立规矩


监督初获成效,市人大常委会并没有满足和止步。他们思考得更深:如何既“管好这次”,又“管住长远”,防止问题今后再度重演?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