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定蓉 实习生 吴 数
“谭医师,我们是从外地专程来找您看病的。”诊室里,一位患者家属握着谭丰良的手说道。在衡山县,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谭丰良诊所”。每天清晨,73岁的谭丰良总会准时坐在诊桌前,望闻问切、开方抓药,温和地接待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患者。
从1969年成为赤脚医生至今,他已在行医路上走过56个春秋,靠自学精通中西医领域,用独创的“谭氏排石汤”为3万多名结石患者免除手术之苦。他以中西医结合的智慧、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忠于患者,忠于职守”的信念,在基层医疗岗位上书写着朴实而动人的医者坚守。
一根银针启程:
“名中医”的跋涉之程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武国洪老师信中这句话,悄然在谭丰良心上种下了行医的种子。1952年,谭丰良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6岁上学,9岁因罹患重病休学一年,其间他凭着从学校买回的课本坚持自学,不仅未耽误学业,更在持续探索中领悟到“自学”的成就感和扎实功底。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业成绩始终稳居前列,然而求学之路却格外坎坷。最艰难的时候,他将课本带回家中,边务农边自学完成全部课程。1969年至1975年间,谭丰良先后经历三次上大学、三次入党申请、三次招工招干以及三次参军选拔,最终皆因种种变故未能如愿。“不去纠结挫折和得失,能够实实在在帮人解决病痛才是真本领”,这些挫折反而让他更坚定了踏上医学之路的决心。
1969年12月,谭丰良参加衡东县卫生局中草药培训班后,成为泉水大队的赤脚医生,挎着药箱走村串户。次年,他奔赴三线湘黔铁建工地担任卫生员、医生,两年后重返大队继续行医,其间诊治了大量病例,这成了他后来深耕这一领域的初心。1980年,他脱产赴衡东卫校系统研修中西医结合疗法,结业时12门课程均获第一,为临床诊疗奠定了深厚基础。1994年,他进城开办个体诊所,从综合中草医诊所转向结石专科,全程自筹经费,在攻破结石病症难题上坚持有所独创、有所突破,“如果别人治不好的我也治不好,就没有我存在的必要了。”他远眺的目光中闪烁着坚毅。
医路漫漫,转型之路荆棘密布,但他从未退缩。1994年他取得个体医师资格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要求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由于没有正式学历,他难以参与报考。“当时可行的途径是,或许可以以确有专长人员身份参与考试”,然而条件说明必须是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技术才算确有专长。谭丰良即刻投入研发,将三十余年治疗泌尿结石的经验淬炼为“谭氏排石汤”,经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一方剂的疗效远高于同类药品,且无毒副作用。随后成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凭借此项专利获评“确有专长人员”,2001年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5年后又拿下执业医师资格,终以合规资质悬壶济世。
“当今社会需要从医者,更需要能真正治愈疾病的良医。”数十年来,他坚持在行医中学习,读过的书籍按政法、文学、医学、杂家四类装满八个书柜,连法律文书、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文书都能独立编写,更凭自学开发出“独特门诊医疗系统”。这份对医学的精诚,让他在没有捷径的医路上步步坚实。
一方良药攻坚:
“谭氏排石汤”的破石之道
“医技要转化为解除病痛的真正能力。”谭丰良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其独创的“谭氏排石汤”于1999年研发成功,经专业机构临床验证,2001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在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胆总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谭氏排石汤的主要优势在于治愈率高、安全性良好,且愈后不易复发。”谭丰良解释道。迄今已帮助3万余名患者避免手术治疗,也因此赢得了全国各地患者的信赖。
38岁的任女士因胆石症伴严重肝功能受损前来就诊,2020年1月的检查报告显示,患者同时患有胆囊结石、胆囊炎伴胆囊沉渣,肝功能指标严重异常。“当时患者的肝功能已严重受损,需要马上干预。”谭丰良医生回忆道。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通过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施治,配合现代医学检验疗效,为患者服用经过五十年临床验证的“谭氏排石汤”。治疗过程中既注重溶排结石,又兼顾疏肝利胆、恢复功能。2024年3月复查显示,患者肝胆超声已无异常,肝功能指标全面恢复正常。
“对于棘手的病例,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谭医师表示,将继续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发掘传统医学宝库,让传统中医药在疑难病治疗中发挥更大价值。他的“谭氏排石汤”排的是结石,守的是初心;治的是病痛,传的是仁术。
一颗仁心守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医务工作中始终坚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患者。”这是谭丰良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56年的行医生涯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参加的医学考试次次都是第一。他不仅擅长用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胆石症,对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等疑难病症也有独到疗效,而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更让他在重症救治中屡屡创造奇迹。
1996年因肾结石切除左肾的刘某,2004年因右肾多发性结石、右肾脓肿被判为“不治”,带着高烧、尿少的症状来到谭丰良诊所时,情况已不容乐观。谭丰良一边用西医补液抗感染,一边让她服用“谭氏排石汤”。服药第二天,刘某尿量增多;第五天,高烧退去,从小便中排出脓血分泌物,内含5—6毫米大小不等结石5枚;持续治疗两个月后,剩余结石全部排出且显示痊愈。
86岁的李爷爷被胆管结石折磨了两年,辗转打听找到谭丰良。两个疗程的中药下肚,疼痛消失,结石消除了。老人执意送来锦旗,上书“医技惊四海,德馨传八方”,朴素的文字里藏着最真挚的感激。而让谭丰良印象深刻的,还有西安那对由三个子女轮流开车12小时送来的夫妇,“家属的孝心和患者康复后的满足表情,让我真切感受到身为医者的真正意义。”
这份信任的背后,是谭丰良“站在病人立场”的坚守。他从不主动鼓动病人,坚持“医不叩门”,在患者没有充分信任前,绝不进入诊疗程序。他的诊桌前,永远放着厚厚的病历,每个患者的症状、用药、反馈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如今73岁的他,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手机里存着上千个患者的联系方式,夜晚的咨询从不怠慢。“热爱这份工作,就不觉得累,忘记年龄反而更长寿。”他微笑着说道。
从“赤脚医生”的药箱到专科诊所的招牌,从手写处方到自主研发专利,谭丰良用半生实践诠释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医道精神。如今,诊桌前的谭丰良依旧精神矍铄,他始终将“忠于患者,忠于职守”作为行医准则,其诊所不仅成为众多患者寻求治疗的场所,更体现了民间中医在基层医疗中的独特价值。如今,“衡山县谭丰良诊所”的牌匾依然熠熠生辉,而他日复一日的坚守,也持续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