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杨成创
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中,我正为3床患者调整输液速度。抬头时,玻璃窗映出自己的身影——一身整洁的护士服。谁能想到,穿着这身衣服、握着血压计和输液管的手,小时候曾指着电视信誓旦旦:“我要当律师!”我叫杨成创,是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一名护士,一个曾怀揣“律师梦”,最终却在病房里找到人生坐标的“男丁格尔”。
记忆里,港剧中的律师西装革履,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为正义发声,还能“赚很多很多钱”,这职业在我眼里简直闪闪发光。于是,律师梦成了我的主旋律。
中考时我挺争气,考进了重点高中。按部就班地学下去,上个二本本应不成问题。但那时妈妈对我期望更高,她觉得我有点艺术细胞,提议:“要不试试学艺术?冲击更好的学校?”我懵懵懂懂地答应了。为了艺考,我投入大量时间练习播音、舞蹈、表演……然而文化课成绩却如断线风筝,直线下滑。
高考放榜那天,冰冷的分数彻底击碎了我所有期待——连本科线都没过。不甘心的我又尝试了单招、艺术院校等方式补录,结果却是“无一例外,全部落榜”。那段时间,天都是灰暗的。看着妈妈掩饰不住的失望,我心里堵得慌,既觉得辜负了她的信任,自己也泄了气,连复读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填志愿成了最难熬的日子。最终,妈妈坐到我身边,手里拿着厚厚一摞招生资料。她没再提艺术,也没责备我,只是平静地商量:“看看这个护理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合适,就业也稳定。虽然是服务行业,但也能实实在在帮到人。”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男生当护士?“这也太不符合常规了吧?”这话差点脱口而出。可看着妈妈既期待又小心翼翼的眼神,再想想自己跌到谷底的现状,那份对“常规”的顾虑,终究被迷茫和无措压了下去。“好吧,试试吧。”就这样,带着满腹犹疑和一丝对未来的茫然,我的名字被填进了护理专业的志愿栏。
如今,穿上这身护士服已三年。当初的犹疑,早已被病房里的点滴日常浸润、消融。我感激妈妈当年的那次“介入”,回望来路,那哪里是替我选择?分明是帮我推开了一扇被我忽略的门。门后没有法庭的激昂,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踏实: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不错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价值感。
这份价值,藏在每一次为病人细心换药、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病痛的时刻;藏在每一次深夜值班,成功配合医生救回危及生命的紧张与欣慰里;也藏在那些爷爷奶奶拉着我的手,真诚地说“小杨护士,多亏你了”的温暖瞬间。以前觉得“帮助生命”是个很大的词,现在才懂,它就蕴藏在这些琐碎、平凡甚至辛苦的日常操作里。
是啊,人生道路常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转弯。我的“律师梦”,像少年时吹出的彩色泡泡,飞远了,消散了。但现在,这双拿着交班本、记录着生命体征的手,却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稳稳握住了生活的实感,也握住了属于自己内心的笃定与幸福。
职业的光彩,原来从不在名头有多响亮,而在它能否让心找到安放的地方,在你是否愿意付出,并能在付出中触摸到那份沉甸甸的、真实的暖意。这身护士服,穿得心安,也穿得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