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青
衡山县人大代表戴美华始终扎根基层、倾听民声。 四年多来,她提出的5个建议,解决率达100%。从道路提质到教育保障,从路灯照明到包租房,她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一个个民生痛点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推动城建提质,提升百姓出行体验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动脉,也是民生幸福的纽带。
开云大道、107国道、衡萱线作为衡山县交通要道,不仅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然而,曾几何时,这些道路部分区域绿化缺失、路灯老化,既影响整体形象,更埋下夜间出行隐患。戴美华在多次实地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后,于2023年提交了《关于衡山县主要通道美化亮化提质改造的建议》。
这份建议迅速得到衡山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提质工程陆续启动:老化路灯被逐一更换,新植的绿化苗木迎风挺立……如今,这些主干道不仅成为展示衡山形象的“风景线”,更成为百姓交口称赞的“民心路”。夜间行车更安全,市民散步更舒心,道路的焕新,照见的是代表履职的温度与实效。
戴美华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彰显人大代表的担当,为人民解决好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才能完成好时代、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做一名出色的答卷人。”
聚焦教育保障,解决师生后顾之忧
从教多年,戴美华对教育民生始终保有最深切的关怀。
2024年,衡山县第二中学新校区顺利搬迁。但由于新址远离城区,配套设施尚未完善,许多教师面临“无房可住”的困境。
戴美华提出:“要让教师安居,才能乐业!”她不仅反映问题,更奔走协调、研究政策,最终推动保租房项目快速立项,预计2026年下半年竣工,可解决近百名教师的住房难题。
她同样关心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全。当发现城区主干道路灯早上熄灭时间过早,学生早自习路上存在安全隐患时,她立即提出延长亮灯时间的建议。县住建局迅速响应,将冬季路灯照明时间统一延长至早晨7点,用一束温暖的光,守护学子求学路。
衡山县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旷文军感慨地说:“戴美华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心系民生,体现出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为教育发展和民生改善助力。”
四年履职路,一颗为民心。戴美华的履职地图覆盖了衡山县的街巷村镇:她关注道路照明,也推动教师入编工资发放加速;她建议基础设施改造,也为学生安全出行建言。在她看来,钉钉子精神是人大代表应有的履职态度——只有跟踪到底、务求实效,才能真正把民意转化为民生福祉。
一条路的变迁,一盏灯的温暖,一间房的保障……这些看似细微却直抵人心的改变,背后是戴美华细腻的观察、执着的行动和不忘初心的坚守。她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