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青
人大代表说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代表履职’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一老一小”,是需要格外关爱的群体,他们背后,是千千万万家庭的牵挂,也是一座城市温度的体现。
衡阳市人大代表方清华,自履职以来就将目光投注于这两个群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政策温暖送到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心坎上。这份爱在节日里不缺位,更在朝朝夕夕的平凡日子里静静流淌。
清晨的渣江镇敬老院,已经热闹起来,老人们坐在走廊里拉家常。方清华提着米、油和猪肉,又一次跨进这座熟悉的院落。他没有选择“慰问式”的短暂停留,而是像回“家”一般,熟门熟路地推开一扇扇房门,俯身与老人聊天,聆听那些被岁月打磨的故事。
“方爷爷,最近身体还好吗?降压药有没有按时吃?”他一边询问,一边极其自然地帮忙清理桌子上的杂物。有老人抓着他的手动情地说:“你总是来,我们心里暖和。”
这已是方清华连续第三年走进这里。中秋、重阳、春节……但凡能抽出时间,他总会带着物资前来,更带着一份坚定的陪伴。在他看来,比起物质,老人们更缺的是倾听与关注。“他们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被看见、被记住。”
在与关爱老人并行的另一条轨道上,方清华也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
2024年教师节,他通过衡阳县教育基金会,向石市镇捐赠15.08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并额外安排资金为该镇194名教师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关怀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教育的关键在人,老师身心健康,孩子才能更好成长。”方清华这样说。
石市镇联合学校党支部书记刘朝晖对此感慨万千:“方代表待人诚恳,对教育有大爱情怀。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年以不同形式支持我镇教育。我们更期待通过他的引领,能吸引更多企业家关注家乡教育的未来。”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作为人大代表,方清华始终将这两件事置于心头、扛在肩上。通过扎实的专项调研,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呼吁法院、司法、民政、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联动研判、会商协作,为青少年构建一道牢固的心理防护网和法治保护墙。
在他看来,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的隐形翅膀,守护它,就是守护未来的希望。
与此同时,方清华也将关切延伸至女性健康领域。他敏锐地注意到,“两癌”筛查覆盖率关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于是,他提交了《关于提升我市妇女“两癌”筛查率,促进女性健康发展》的建议,推动实现适龄妇女“应筛尽筛、应治早治”,用实际行动捍卫女性的生命健康。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我深知,每一次发言、每一份建议,都关联着国计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方清华郑重地说,“这份职责让我必须走得再近一些、看得再细一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方清华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代表作用,聚焦“一老一小”迫切需求,努力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传递员”、群众利益的“守护员”,真正搭建起国家大政方针与基层万千诉求之间那座坚实而温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