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军 朱希龙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谋深做实、动真碰硬,推动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为民务实的行动实践,在全市1.63万个基层党组织、40余万名党员干部中全面铺展。
思想在淬炼中升华,作风在整改中转变,发展在实干中提速,民心在服务中凝聚。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多次聚焦衡阳,报道我市学习教育的创新做法与显著成效。
以上率下、深学细悟,以“头雁领航”引领“群雁齐飞”
“关键少数”决定整体走向。
3月21日,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传达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学习教育工作。
市委书记刘越高周密谋划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受教育、明规矩、常警醒、严自律、树形象”的努力方向,并围绕落实四项重点措施,创新推出“六个一”具体举措:讲好一堂专题党课、汇编一本政策解读、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曝光一批典型负面案例、召开一次群众恳谈会、建立一套风腐同查同治台账。
3月27日上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2025年第3次集体学习,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有关文件精神;同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朱健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市政府党组学习教育工作。
示范是最好的动员。
市委常委班子带头开展专题研讨6次、举办高标准读书班,邀请省纪委监委专家授课,为全市立下标杆。
在“七一”当天,刘越高走进常宁市塔山瑶族乡,面对基层党员干部,用接地气的话语讲授党课:“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几顿饭、几瓶酒、几张卡,看似小事小节,但都关涉大原则,里面都有党性大道理。”现场掌声阵阵,一位老党员感慨:“这堂课讲到了心坎上。”
在市级示范带动下,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累计开展学习研讨5108次,举办读书班1282期。19篇优秀讲稿被汇编成册下发基层,全市1.8万余名党员干部走上讲台讲授“七一”专题党课,推动学习教育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
与此同时,一场直击灵魂的警示教育同步展开。市纪委监委选取8起本地典型案件,精心摄制警示教育片《铁规如磐 作风长清》,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警示的针对性和震慑力。
“片中通过真实案例深刻揭示了违纪违法的严重后果,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纪律的刚性约束和腐败带来的毁灭性代价,增强了我们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该片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议。
据统计,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共计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7340场次,推动以案促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使铁的纪律和规矩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硬杠杠”。从市委书记深入基层讲党课,到各级领导干部同上专题党课;从一部警示片引发数千场讨论,“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覆盖8.5万余次,我市构建起立体化、沉浸式学习格局,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将“问题清单”转为“成果清单”
查摆问题,贵在实事求是;整改整治,重在动真碰硬。
我市坚持对标对表,聚焦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重点问题,对照“两个清单”和28类问题表现以及基层“四风”十种隐形变异情形,全面起底、精准画像。
为防止查摆“走过场”,我市建立“五查”机制——自检自查、集中审查、重点抽查、随机检查、责任倒查。市委学习教育专班组建7个由处级干部牵头的审核小组,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联合7个监督检查室全程参与,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的问题清单开展5轮集中审查,提出修改建议620条,确保查摆问题“见人见事见思想”。
“保交房是关乎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的重要民生工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实抓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8月4日,朱健在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调度保交房工作时指出,相关部门要主动协同、优化流程,加快办理进度,以高效服务回应群众热切期盼。
这是我市在学习教育中动真碰硬,扎实推进整改整治的一个缩影。
市委常委班子带头查摆50项具体问题,示范带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累计查摆问题1.71万余个。我市还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政治素质考察等8种渠道,组织35个部门会商研判,全面起底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问题线索。
各级党组织结合本地本单位职能特点和岗位实际,(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