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聚焦群众关切、服务短板,综合运用屋场恳谈会、座谈访谈、随机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深入查找履职中的突出问题。

整改整治,动真格才见真章。在省级8项立行立改任务基础上,我市主动加压,新增“超规格安排会议用餐”等3项问题,形成11项重点整改清单。市委工作专班实行“每周提醒、半月调度、每月汇总”,推动6家牵头单位逐项销号。

减负松绑,让基层轻装上阵。针对“督检考”过多、考核指标繁杂等问题,市委办牵头精简市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计划类减少33.3%、备案类减少31.8%;市委组织部牵头推动县市区综合考核指标压减27%,平均精简至190项;市委编办科学牵头编制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平均每个基层单位清理不合理事项118项,厘清权责边界。

从“五查”机制严审问题清单到“督检考”大幅压减,我市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基层干部从“迎检忙”转向“干事忙”,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作为”,将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一项项“成果清单”。


开门教育、建章立制,依“民心所向”推动“气象更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最高标准。

“以前水压小,洗澡都成问题,现在水压足了,水费还便宜了!”石鼓区易赖街金帆小区居民罗银芝拧开水龙头,脸上满是笑意。

这个老旧小区曾因管网老化、水表混乱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市水务集团以学习教育为契机,主动上门服务,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造,惠及千余户群众。

这样的“家门口”变化,正在全市上演。

市委书记带头践行“四下基层”,聚焦征拆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分配2.5万余套、278.7万平方米,完成率达97.4%,获《湖南日报》专题报道;市长紧盯“育幼难”,推动新增托位1400个,全市每千人托位数达4.41个。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6·25为民服务日”活动,围绕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区发展难题等7类建议,联合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会商办理,赢得广泛好评;市政协依托“委员工作室+”平台,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107个,推动履职重心下沉。

市委学习教育专班主要负责人介绍,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开门搞教育,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贯穿始终,以问题解决质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民生实事加速落地。上半年,全市办理群众诉求75万件,满意度超90%;解决房地产办证难问题2220户;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完成进度位居全省A类地区前列。

服务群众更贴心。衡南县创新推行“三亲”工作法,提升服务水平,收集群众意见1038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98个;衡阳县开展“局长办证”行动,局长化身“代办员”,为企业提速审批;衡东县设立“企业家接待日”,解决产业链问题60个;石鼓区构建“五步一常态”服务机制,97条企业诉求办结率95%;珠晖区帮助企业争取奖补资金3100余万元;高新区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副处级以上干部每周三“企业接待日”,面对面解决难题117个。

基层治理更精细。常宁市“民情大走访”助茶农卖茶难问题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衡山县解决水电路网等民生问题130余个,获中央媒体推介;祁东县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经验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纪委监委3次推介;蒸湘区创新探索的“五邻”工作法,全方位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被央广网推介;雁峰区“逢四说事”机制,及时化解民生难题,被《湖南日报》推介;南岳区“祝融微管家”志愿服务队收集意见建议150件,调解纠纷200余起。

重点领域攻坚显效。市委政法委、公安重拳打击电信诈骗,带给老百姓满满的安全感;纪检监察、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打造“阳光食堂”,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市卫健委积极推进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把老百姓的“救命钱”管好管到位;发改、民政等部门协同整治水价气价、殡葬乱象、“缺斤短两”等问题,群众交口称赞。

发展动能持续释放。市委统战部举办2025衡商大会,签约重大项目38个,总投资242.8亿元;市委宣传部举办传统文创传承人培训班,助力衡阳特色文化创新发展;衡阳日报社与潇湘晨报战略合作,探索地市媒体融合新路径。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市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全省率先推出《衡阳市加强风腐同查同审同析同治工作机制(试行)》,从查、审、析、治四个环节强化风腐一体治理;市县两级举一反三,出台《关于试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评价机制》《防止隐性变异发文清单》等制度165项,修订完善《衡阳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国有企业商务招待管理规定》等制度361项;耒阳市针对精简文件不够的问题,推行年度发文计划与立项赋码制度,严控临时性、配套类、分工类发文。

从一户居民的“水龙头”到千家企业“发展链”,从“逢四说事”的移动议事会到招商引资的“大舞台”,从风腐同查同审同析同治到公务接待制度化规范,我市学习教育的群众满意度、企业获得感、城市美誉度同步提升。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两项国家级荣誉。

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我市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锤炼过硬作风。

“通过学习教育,我真正明白了,一顿饭、一张发票、一次推诿,都可能踩到纪律红线。”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研讨时表示。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在衡阳落地生根、化风成俗。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之弦更紧、纪律之尺更牢、实干之风更正、民心之基更实。

学习教育结束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我市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将优良作风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定不移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奋力谱写“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衡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