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居民捂鼻绕道走 如今争相亲近享惬意

各方合力,衡山县纪委监委专班督办,县城清凉港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顺利竣工验收
曾经居民捂鼻绕道走 如今争相亲近享惬意

衡阳日报讯(通讯员  娄思敏 蒋鹏  旷雨澄)9月17日清晨,衡山县城清凉港河畔,微风拂过水面,带着清新凉意,市民们或散步或健身,尽享惬意时光。很难想象,这条如今的“幸福河”,曾是淤泥堆积、河水黑臭,让居民们捂鼻绕道的“堵心河”。

清凉港作为衡山县城主要地面雨水排口河,贯穿老城区注入湘江,沿线生活近8万人。近年来,受淤泥堆积、截污管道破损、生活污水直排等影响,水质持续恶化。东风社区居民蒋水根家距河道仅40米,他说起过往:“一开窗满房臭味,夏天就更不敢开窗了。”蒋水根的遭遇,也是周边居民的共同困扰。

2024年下半年,衡山县启动清凉港黑臭水体及排污口整治工程,计划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等措施改善水质,可工程推进一度困难重重。

“下暴雨时,淤泥堆积导致水位上涨,淹没农田、菜地和低洼住户房屋。”东风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静平看着进展缓慢甚至停工的项目,急在心头。

转机出现在2025年初。衡山县集中整治办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中接到群众反映,项目进展缓慢。经了解,征收矛盾、降水影响、文物保护等多重“拦路虎”,让工程举步维艰。

衡山县纪委监委迅速启动监督护航,将该项目列为县级民生实事,组建专班重点督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专班采取“嵌入式”监督,既督进度又督质量,对推诿扯皮的责任单位及时督办约谈。

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整治加速推进:乡镇、社区干部耗时近一个月,逐户沟通120多户征地村民;县住建局开展“管网体检”,修复破损管网并铺设2公里污水管道,将生活污水引入市政管网;水下清淤直指病灶,清除数尺厚淤泥。

2025年7月底,清凉港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顺利竣工验收。如今漫步河畔,水清如镜倒映流云,入河口昔日“两色江水”景象消失,碧波荡漾间,岸边可见水底水草与沙石。

市民旷杰感慨:“以前垃圾多、水臭,现在水质好了,还能看到鱼,闲暇时就来钓钓鱼。”

治水非一日之功,长效管护是关键。衡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进清凉港管护工作,通过“回头看”压实部门责任,并举一反三,对全县其他黑臭水体、排污管网开展专项监督,以监督之力守护一江碧水,让“幸福河”的画卷长久铺展在衡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