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难摧毁通信基础设施时,无线电成为唯一的“生命线”。在应急救灾中,无线电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汶川地震发生后,传统通信中断,空降兵某部派出15名先遣队员,携带小型卫星站、超短波电台等先进的通信装备,立即开始了对震情的侦察工作,历时7天6夜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进行了详细的灾情侦察,向上级报告了30多批次的重要灾情信息,为指挥部队的开进和抗震救灾部署提供了宝贵且科学的信息支持。
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范下,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完善的“空天地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管理体系,以及操作标准规范。定位导航(GNSS)、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在内的众多ICT先进技术,纷纷被引入应急通信领域,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技术体系。
在衡阳开展的应急演练中,应急通信车和便携式通信设备能够快速搭建临时通信网络,保障现场指挥调度高效畅通。在电力、通信全部中断的“孤岛”环境下,利用系列无人机搭载的空中基站,快速恢复现场无线信号,保障了救援指挥的通信需求。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小山 通讯员 张凡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