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和平
魏元忠(?—707),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唐高宗、女皇武则天、唐中宗三朝,历经宦海沉浮,两次出任宰相,为官公正廉洁,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有“一时名宰”“时称国良”“忠骨宰相”之誉。
南岳在中华五岳中是唯一主寿的圣山,历来就是国之寿岳,民之寿山,人间寿地。祝福语“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中的“南山”即是指南岳衡山;比喻寿命如同南山一样绵延不绝,福气像东海一样浩瀚无边。
“南山之寿”,出自《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孔颖达疏:“天定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如南山之寿。”
汉代《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座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
《史记·天官书》载:衡山位居星宿中的轸星之旁,有一小星曰“长沙”,主寿命,明则主长寿。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其《天象赋》中写有“长沙明而献寿”的词句,意思是:多么明亮的长沙星啊,总是在将寿算献给世人。
南朝·陈·张正见《御幸乐游苑侍宴》诗:“愿荐南山寿,明明奉万年”。
在大唐盛世,朝野更是形成这一共识。大唐宰相魏元忠在他的诗文中,分别用“南岳寿”“南山寿”表达自己对君主最忠诚的祝福。
一是《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
大君敦宴赏,万乘下梁园。酒助闲平乐,人沾雨露恩。
荣光开帐殿,佳气满旌门。愿陪南岳寿,长奉北宸樽。
这首诗用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宫廷宴会的盛况。酒醉饭饱之际,魏元忠没有忘记感恩皇上,表示要将南岳一样的长寿献给尊贵的君主,长久地侍奉皇帝,提议大家共同举杯祝颂,献上对北宸(皇宫)的无尽忠诚和敬意。
二是《银潢宫侍宴应制》:
别殿秋云上,离宫夏景移。寒风生玉树,凉气下瑶池。
堑花仍吐叶,岩木尚抽枝。愿奉南山寿,千秋长若斯。
首句“别殿秋云上,离宫夏景移”,描绘了宴会举行于离宫之上,秋天的云彩飘荡在宴会所在的别殿上方,离宫的夏日景色也随着宴会的举行而转移。
“寒风生玉树,凉气下瑶池”,通过描绘四周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宴会举行时季节的转换与气温的变化。
“堑花仍吐叶,岩木尚抽枝”,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举行地的花木仍然生机盎然,继续茂盛生长,给人以青翠欣欣的印象。
“愿奉南山寿,千秋长若斯”,表达了魏元忠对皇上长寿的祝福,希望他能够长寿健康,与南山的寿命一样长久。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十足的“行动派”,更是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刻在特制的铜简上,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派内侍张奉国,率领道士孙智凉等人,专程从京师赶至南岳水帘洞,举行隆重仪式,于紫盖仙洞投下“金龙玉简”,祈求长生不老、大唐国运长盛不衰。
深受唐玄宗宠信的著名宰相张说,在《先天应令》中有“唯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又在《幽州新岁作》中有“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唐玄宗赏识的一代“诗仙”李白,作《春日行》诗曰:“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更是在《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寿星也。直言南岳即“寿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