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明达
2024年9月,随着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在衡阳成功举办,这座向上向善的城市瞬间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竞相追捧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衡阳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一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大批传承中华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感动人物、好人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层出不穷,“好人现象”频频出圈。从“衡用心”到“衡文明”,大城衡阳,一座好人城,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
志愿服务:文明新风拂面来
今年9月20日,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在衡阳市拉开大幕。尽管细雨蒙蒙,但“衡阳群众”志愿者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穿梭在街头巷尾,为大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繁忙的马路上,“衡阳群众”志愿者耐心引导电动车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道路畅通;在街道两旁,他们手持清扫工具,细心清理垃圾,为游客营造干净、舒适的旅游环境;在重点观摩项目周边,志愿者不仅倡导市民文明游览,还主动为需要帮助的游客提供服务,为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打造“衡阳群众”品牌为抓手,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3908个,实现了市县乡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阵地全覆盖,并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出了“雁回衡阳”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星火助农”大学生公益直播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校”“代理儿女”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项目等一大批群众认可、点赞的文明实践品牌特色文明实践项目,实现了“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截至2024年11月,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44万余人,常态化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文明实践活动13万余场次,注册志愿者总数位居全省第二。
善行义举:春风化雨润雁城
耕耘特教讲台33年,教会听障孩子开口说话、找到打开有声世界的“钥匙”——今年4月8日晚,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当衡阳特教老师刘玲琍捧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奖杯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刘玲琍的颁奖辞写道:“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在这个人生高光时刻,刘玲琍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动:“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认可,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将鞭策我更加认真工作,帮助更多孩子打开有声世界。”厚植“精神沃土”,“文明之花”才会遍地盛开。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关心、关爱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通过节日慰问、免费体检、景区免票等多种方式,让德者有所得、好人有好报,让传承善良、传递善举的道德观念蔚然成风,带动更多的群众见贤思齐,“好人现象”频频出圈,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等,涌现出“感动中国”3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8人、“中国好人”47人(组)、湖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1人、“湖南好人”181人(组),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数量位居湖南省前列。
移风易俗:文明风尚进万家
近年来,衡阳市稳步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在培育乡风民风方面下足功夫,促文明新风敦风化俗,让文明新风滋润群众心田。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比阔气、比排场,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规定了红白事的流程、礼金、桌数,不仅老百姓省事了,而且喜事、丧事一切从简,村里人都很支持!”珠晖区金甲村村民刘远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珠晖区金甲村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措施,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选择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多了……近年来,衡阳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党建引领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在全省率先开展“移风易俗‘衡’文明三年行动”,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做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有22.5万余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近年来,我市产生了衡东县新塘镇潭泊村积分兑换推动移风易俗、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建家风馆弘扬好家风、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通过奖励大学生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衡阳县岘山镇岘山村在村部集中简办红白事,宣传厚养薄葬新风、祁东县自编自导《祁东移风易俗树新风》渔鼓宣传文明新风等一大批好典型好做法。
人人参与、身体力行,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共振,文明衡阳一路生花,春色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