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群 谭春兰 尹利民 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 斌 彭 静 周瑞华
寿比南山,福自衡阳!
2024年,衡阳不仅是本土市民朋友圈点赞、评论的“高频词汇”,更是国内外游客竞相奔赴、热情打卡的“热门首选”。
国庆假期,衡阳街区、商区、景区人潮涌动,人气爆棚,累计接待游客782.21万人次,累计收入15.4亿元,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居全省第一;
10月份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新加坡、周边省市游客相继涌入,沉浸式体验大美衡阳的惊艳蝶变;
10月30日,《人民日报》以《湖南衡阳探索社区、商区、景区融合发展 老街焕发新光彩》为题,聚焦幸福衡阳的幸福模样;
10月31日,“千社万团 湘聚衡阳”万团游衡阳活动正式启动,各界人士共赴“湘见衡晚”的“诗和远方”;
10月28日至30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湖南衡阳,零距离聆听文明“花”开的声音。
文明浸润传承其美,成风化人璀璨其光!正如接受采访的衡阳市文明办负责同志所说,衡阳这座孜孜逐梦的城市,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衡阳这座美美与共的城市,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
10年来,衡阳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一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衡阳篇章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障、输入更丰润的道德滋养、汇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根厚植,铸就精神文明建设之“魂”
根固,华实必茂;源深,光澜必章。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衡阳市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深根厚植理想信念,铸就精神文明建设之“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纳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员领导干部必修课,纳入各级宣讲团经常性宣讲内容;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等主题活动,及时加强成就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创新推出“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衡有道理》原创理论宣讲栏目,以我们的民主、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文化自信等为主题,在台、网、微、端、屏及线下阵地同步播放,网络总浏览量达2亿多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栏目组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注重榜样引领,打造“好人之城”。衡阳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注重培树评选宣传典型模范。截至目前,衡阳市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8人、“中国好人”49人(组)、感动中国人物3人,“湖南好人”287人、感动湖南人物7人、湖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1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人、“新时代湖南好少年”19人,数量位居湖南省前列。同时,充分发挥先进榜样模范作用,依托衡阳市好人协会,广泛开展社区“三巡六进”、模范事迹基层巡展巡讲、“当好东道主 喜迎旅发会”等系列活动。在模范榜样的带动下,衡阳“平民英雄”“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在衡州大地蔚然成风。
实施“艺术童伴”工程,照亮留守儿童成长之路。2020年,衡阳市把祁东县启航学校组建湖南省第一个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启航经验”变为“衡阳实践”,开展驻衡高校(或市县文明校园)、文明单位与乡村学校“二对一”艺术教育结对帮扶。目前,已惠及乡村学校180余所,留守儿童4.8万余名。今年5月28日,《人民日报》以《湖南省衡阳市“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惠及乡村学校180余所——艺术常伴山村娃》为题,对关爱留守儿童的“衡阳样板”进行推介。该工程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衡阳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文化惠民,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衡阳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完善乡镇文化阵地、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示范点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近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开花,开展送戏曲、送书画、送电影下乡活动20万余场次,推进非遗“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基层”系列活动2千余场次。
崇德向善,彰显精神文明建设之“效”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衡阳充分利用道德讲堂、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文化站、村(社区)公共文化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3908个,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工作,彰显精神文明建设之“效”。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依托“学习强国”“道德讲堂”“新时代讲习所”“大喇叭小广播”,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宣讲10万余场次。
“北有朝阳群众,南有衡阳群众”。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2019年以来,衡阳打造“衡阳群众”志愿服务品牌,注册人数144万余人,常态化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文明实践活动13万余场次,培育了“文明档案袋”“雁回衡阳”“祝融夜校”“代理儿女”等一大批文明实践项目。其中,“衡阳群众”品牌创建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鉴》,“四会一课”(即屋场恳谈会、广场故事会、校园思享会、大众读书会、音乐党史课)经验、“屋场恳谈+”模式、“厚德同心积分超市”经验、“五色花”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治理经验等被广大媒体刊物重点推介。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衡阳持续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网络等专项行动,创新开展“移风易俗‘衡’文明三年行动”以及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培育、婚丧礼俗整治、道德风尚提升、乡村文化振兴、文明村镇提质“五大行动”,涌现了“湾村明白人”建家风馆、祁东渔鼓唱新风等先进典型。
美美与共,激发精神文明建设之“力”
还原夫之巷、衡永郴桂道署旧址、衡阳保卫战指挥所旧址、老衡南县片区等历史文化景点后,中山南北路重拾“小上海”的荣光;集美食文化街区集历史文化、美食文化于一体,市府路成为市民夜生活的首选地和游客消费的打卡地;“浓缩半部中国铁路史”的保卫里,将历史韵味和现代创意融出文旅新地标;被誉为衡阳工业“活化石”的衡阳建湘,植入现代元素和文化创意,唤醒了衡阳激情燃烧的“工业记忆”……如今,漫步衡阳大街小巷,每一次转角,都能看到美丽衡阳的惊艳蝶变,每一次回眸,总能与幸福衡阳不期而遇。
一波接一波的流量,一次又一次的圈粉,一遍又一遍的赞誉……这正是全域创建、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更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就一以贯之激发精神文明建设之“力”,突出创建为民惠民、靠民育民的工作导向,持续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域创建、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练“内功”、补“短板”,提“颜值”、增“内涵”,满足人民对“美美与共”生活的向往。
城乡一体,拓展创建“深度”。衡阳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以城乡治理标准化为主轴,以市域治理现代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全域创建,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广“楼栋长”“湾村明白人”等做法,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珠晖区“里巷工作法”在全国推介。
办好实事,彰显民生“温度”。衡阳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今年,兑现重大民生实事46项,解决民生难题446个,完成82个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余个,建成城市驿站60座。老百姓由衷感叹:“衡阳是一座值得托付终身的城市!”
补齐短板,刷新幸福“高度”。常态化开展“清洁雁城”“雁阵”“补窗”“敲门”“交通秩序整治”等五大行动,集中力量解决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三大难题,加快补齐创建短板。特别是今年以来,围绕衡阳市委实施的“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以承办湖南省第三届旅发大会为契机,探索社区、商区、景区“三区融合”模式,7座城市公园焕新提质,保卫里等一批曾经“老破小”社区变身“文化”新地标,大城衡阳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哪里有群众“呼声”,哪里就有创建“回声”。于细微之处见真功,变“呼声”为“掌声”。衡阳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成绩名列提名城市前列,所辖七县(市)全部创成省级文明城市。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衡阳南岳衡山的这副对联勉励大家。这更加激励大城衡阳逐梦前行,以“衡有范”的颜值、“衡幸福”的品质、“衡给力”的韧劲,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衡阳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以打造全域“文明版图”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衡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