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做青年人才的引路人

陈文辉:
深化产教融合,做青年人才的引路人
陈文辉(右)和公司负责人在生产线交流。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  苏


人才档案


姓名:陈文辉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人才类别:市校企合作引进博士

工作领域:电子信息


在一个冬日的上午,阳光温暖而明媚,记者见到了早早等候在衡阳师范学院校门前的陈文辉。

三尺讲台上,他是前沿知识的传播者;实验室里,他是潜心科研的创新者。自进入衡阳师范学院,他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承担多个省、市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多篇,主编教材1部,研究成果转化1项。


心系家乡,不惧前行的追梦人


“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扎根大城市”,这是很多学子的梦想,也是陈文辉的梦想。陈文辉的老家在衡南县。年少的他,凭借着一股拼劲寒窗苦读,一心想靠读书改变命运。他的求学、工作足迹沿着衡阳到省外再到国外。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

“在衡阳工作生活是幸福的。”作为土生土长的衡阳人,陈文辉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年来衡阳的巨大变化。衡阳越来越具有大城市范儿,有产业、有环境、有政策,这些都是吸引他的关键要素。2022年7月,衡阳博士行动第二季·市校企合作引才活动启动。在网上搜索到相关政策后,陈文辉知道,自己的心里已经有了确定的答案。他决定放弃沿海城市的工作机会,接过衡阳师范学院的橄榄枝,回到烟火气浓郁的家乡。目前,陈文辉担任衡阳师范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也是该校“英才支持计划”人选。

累累硕果,让陈文辉有前程之喜;各种惜才爱才的政策,让陈文辉无后顾之忧。除了在人才发展上给予充分的项目、资金、平台,大到住房补贴、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小到去高铁站可以走VIP通道……陈文辉说,衡阳在人才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些落到实处的政策十分暖心,让他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心向科研,推动产学研出成果


初见陈文辉时,他斯文内敛、温文尔雅。可一旦聊起学术专业,他就变得神采飞扬、笑意盈盈。在他看来:“做科研最重要的是有用武之地,而衡阳发达的制造业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天地。”

走进湖南三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博士工作室),围绕继电器的高功率、耐高压和抗老化领域的创新,陈文辉正带领学生们进行大功率继电器过零通断控制技术的开发,现场通过专业的测试仪器对继电器进行试验。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开关”,可以发挥保护电路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轨道交通等产业之中。

“电磁继电器拥有在电气上可以达到物理切断的优势,但继电器的结构特性目前难以实现‘零点’通断,我们先预测‘零点’位置,触发信号经轻量级AI网络计算延时确定二级信号的响应。”陈文辉指着测试仪器和记者介绍说,该技术的成功开发,将有效降低继电器接通和断开时的电压,从而减少打火和拉弧,使公司的继电器耐压高更高、带负载能力更强、触点寿命更长。

2022年起,衡阳师范学院与湖南三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公司开展了产学研合作。陈文辉作为博士代表,成为这里的常客。他深入三易精工企业一线,与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充分交流,发掘企业需求,为更好地推进科教融合签订了“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还先后合作成功申报了工信部“揭榜挂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

“陈博士的到来,让公司得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资源,有效地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也促进了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确保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湖南三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金如是说。

在合作过程中,陈文辉还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对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了细致地指导,成功培养了多位继电器研发领域的专业人才。“我们以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为目标,横纵向课题相统一,同时让学生跳得起、够得着、能完成,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中,促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陈文辉介绍说。


潜心教学,做青年人才的引路人


刚引进至衡阳师范学院时,陈文辉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不仅有课业压力,还有科研压力、各种事务性工作等。“那阵子忙得脚不沾地,早上送完孩子出门上学,因回家太晚,孩子早已睡着,再见已是第二天。”但是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方向,逐渐找到了工作的主要抓手,其他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陈文辉的抓手就是培养学生,他时常会和学生“碰头”交流,有时是在实验室,有时是在座谈组会上,动态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并主动投入。

“引导学生在科研中多思考、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试错”是陈文辉的育人理念。

“陈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带我们走进企业,亲身参与到生产过程中,让我真正理解了书本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时,陈老师会耐心地指导我们分析解决,让我感受到科研的严谨和乐趣。通过比赛和实践,我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提高了很多。”作为陈文辉带的第一届研究生,黎哲告诉记者,陈文辉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指导,在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从陈老师身上看到的治学之道、为师之道、为人之道,将会给他们未来的择业和生活带来非常大的指引和启迪。这是陈文辉为人师表的根本出发点。他用每一个行动,真切诠释了“良师益友”。

“事业要发展靠的是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希望把我的所见所学传递给我的学生,为衡阳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基础和宽阔适应性的新型人才。”回到家乡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陈文辉时常鼓励学生们走出去,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和技能。他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将论文写到企业的车间里,将科研成果做到产线上,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谈及未来,陈文辉很坚定。他说,作为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希望在新一轮国家战略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衡阳这片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为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