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这场离别,虐哭千年

刘柳CP到底有多刀?
衡阳这场离别,虐哭千年


■文/钟文婷  图/曾  卉

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提到“唐宋八大家”中的“神仙友谊”,就不得不说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刘柳之交”,而衡阳,正是这段旷世友情重要的见证地。


少年同榜进士,中年共襄革新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与22岁的刘禹锡同中进士。尽管出身悬殊——柳宗元来自名门望族,刘禹锡出身寒门,但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

公元805年,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积极参与“永贞革新”,试图重振大唐雄风。然而,天公不佑,革新失败了。刘禹锡被贬湖南朗州(今常德市),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

在长达10年的贬谪岁月里,两人以诗文相互慰藉——柳宗元写下传世名篇《江雪》,刘禹锡创作了昂扬的《秋词》。即便身处逆境,他们的书信往来始终未断,用文字温暖着彼此的寒冬。


衡阳诀别:三唱三和成绝响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刚被召回长安的刘柳二人,因刘禹锡一首讽刺诗触怒权贵,再度被贬。刘禹锡被发落到连州,柳宗元则被改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原贬播州,因柳宗元上书请求与刘交换贬所(播州环境恶劣,刘有老母需奉养),最终朝廷改贬刘禹锡至连州。

这年三月,二人打点好行装,携家带口踏上南下被贬之路。到衡州后,两人就要分手各奔东西了:刘禹锡需要从陆路翻越骑田岭赴连州,柳宗元则需乘舟走水路沿着灵渠赶往柳州。

在衡州湘水之畔,他们互赠诗酬,三唱三和,为后世留下了六首经典的赠别诗作。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古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州酬柳柳州赠别》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重别梦得》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歧别,何年待汝归?

——柳宗元《三赠刘员外》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霨落。

——刘禹锡《答柳子厚》


天人永隔:湘水呜咽悼知音


四年后,刘禹锡母亲在连州病逝,柳宗元闻讯,派使者三度前去吊唁慰问,并约好等刘禹锡扶柩途经衡阳时,二人再见一面。

然而,刘禹锡在衡阳等来的却是柳宗元亡故的讣告与遗书:“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他握着讣书“惊号大哭,如得狂病”,重新回到当年与柳宗元洒泪道别的地方,回忆往事,写出了著名的《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刘禹锡强忍悲痛,对柳宗元的后事一一做了安排,并撰写了感天动地的《祭柳员外文》。刘禹锡还特别修书给韩愈,请求其为柳宗元撰写墓志铭。

此后余生,他践行了对挚友的承诺:将柳宗元的子女视如己出,抚养成人,多年后将柳周六培养成进士;用尽自己后半生的积蓄和心血,整理了柳宗元的全部遗稿,编纂成了《河东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