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守正与创新

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守正与创新
——2025年与2019年《党校工作条例》对比解读

■周  旋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2025年修订版《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这是继2019年条例颁布后的首次重大修订。对比两个版本,新条例在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党校工作如何在守正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各级党校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比2019年的版本,新修订的《条例》变化显著。从结构上看,条文新增5条、修改66条,共13章75条,对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更为精细、全面的规范。

在政治引领方面,新条例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写入总则,较2019年版更加突出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这就要求各级党校必须把政治建设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员管理等方面都要体现政治标准。

2019年《条例》提出了五项工作原则,2025年《条例》在此基础上新增一项,扩展为六项工作原则。新增加的第六项原则是“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这一新增原则反映了对党校工作的系统性思维。新《条例》还将原来的“坚持改革创新”修改为“坚持守正创新”,强调在继承和发扬办学治校光荣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在设置和体制方面,新条例明确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应当设立党校。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汇聚的高地,设立党校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资源、师资力量与人才储备,将党的理论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这一创新打破了以往党校办学相对独立的局面,促进了党校教育与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凝聚起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在基层建设方面,新条例首次明确县级党校是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培训主阵地,较2019年版更加重视基层党校建设。这就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大对基层党校的投入力度,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

在教学改革方面,新条例将“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为重点增长学员的履职本领”作为教学重点,取代了2019年版“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的表述。这一调整体现了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要求各级党校要更加注重培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方面,增加了“推动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发挥好智库作用”的表述,为党校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指引。

在开放办学上,明确提出党校(行政学院)应“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首次将港澳培训纳入开放办学范畴,体现了党校工作在更广阔领域的拓展。

在学员管理方面,新条例新增“遵规守纪情况”考核要求,较2019年版更加严格。这就要求各级党校要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新条例首次明确党校(行政学院)“专职教师占校(院)职工总数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这一硬性规定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数量保障。

新条例将2019年版的“校风和学风建设”拓展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增加“教风”内容,体现了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规范与教学态度的高度重视。党校教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自觉做到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

新修订的《条例》从多个维度展现了新时代党校工作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守正,让党校在传承优良传统中坚定正确方向;创新,使党校在适应时代发展中焕发勃勃生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理论素养和履职本领,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提供有力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党校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系中共衡阳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