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译锋
城管执法人员是城市形象的“名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必然会造成现有资源的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增大,容易出现城市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噪声污染、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城管执法在规范市容秩序、维护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探讨城管人员如何有效履职、勇于担当,对优化城市管理、建设文明城市意义重大。
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城市管理执法环境复杂,综合执法效能较低。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难点问题多,加之部分公众对城管工作不了解,使城管执法工作常处于“风口浪尖”。同时,城市管理体系错综复杂,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管理合力的形成,进一步降低了城市管理综合效能。
精细化管理水平不足,宣传教育引导乏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目标量化、标准细化、职责明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精致、规范、高效治理。然而,部分地区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滞后、执法规范化不足、智慧化应用薄弱、市民参与度低等问题。面对流动商贩、油烟噪声、乱扔垃圾等顽疾,由于宣传形式僵化、参与机制缺失,少部分市民的文明意识和法治观念难以有效提升。
执法人员履职能力不强,管理对象流动性强。一是城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城管队伍人员组成比较复杂,部分人员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不足,易引发执法不规范行为。二是被执法人员多为流动性强、谋生能力单一的群体,面对执法人员缺乏有效沟通,易在执法冲突中造成情绪对立。
如何提升城管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与担当
面对挑战,城管执法人员需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勇担城市守护者之责,推动管理精细化、人性化、高效化。
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管理格局。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将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创新工作方法,变被动查处为事前预防、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各类违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服务,以规范行为保障文明执法,用柔性执法彰显法治温度,使管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正执法水平。一是要注重基础素质提升与文明服务意识培养,补齐城管执法人员能力短板。二是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城管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三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以作风、质量、绩效为核心,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强化与居民、商户沟通,提高公众认同感,着力打造“文明、规范、严谨、高效”的服务品牌,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提升担当能力,做到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相融合。必须摒弃将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对立的错误思想。严格执法要求依法行政、程序正当、过罚相当,依法调查取证并作出公正处罚;文明执法则注重执法态度、方式和沟通技巧的规范化和人性化,两者相辅相成。严格是文明的基础,脱离法治的“文明”不是真文明;文明是严格顺利实施的保障,粗暴执法只会激化矛盾。此外,城管执法人员要树立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畅通反馈渠道,坚持程序正义。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思路,执法守法,文明执法,真正做到为民服务、真诚服务。
(作者单位:珠晖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