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花 制图/曾卉
他是与王阳明齐名的理学大咖,更是“90后”登山达人。39岁从政,75岁辞官。15年间“三刷”南岳,更留下100多首诗、20多篇游记及碑铭等,明朝老干部湛若水的退休生活,堪比古代版的“极限挑战”。
39岁“大龄出道”,官至正二品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明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是明代岭南大儒陈献章的衣钵传人。
无论是读书还是为官,湛若水应是有天赋的那一类人。他“弱冠(20岁)始读书”,27岁便考中举人。39岁从政,之后屡受朝廷重用,官至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直到75岁才离开官场。
15年间“三刷”南岳,91岁登顶祝融峰
退休后的湛若水,彻底放飞自我。他一生痴迷南岳衡山和石鼓书院,认为这里是传播和研究理学的圣地。
湛若水先后三次来南岳游历和讲学。他在《祭岳神文》中说,他是自千里之外(广东罗浮山)专程来游岳的。
“一刷”南岳(1541年,75岁):刚退休,他就约弟子们直奔衡山,结果在衡山脚下遇上暴雨,登山计划泡汤。湛老虽有遗憾,却写下《神游南岳》组诗11首,全是描写南岳胜境的。
“二刷”南岳(1544年,78岁):三年后,湛老卷土重来。这次他在20天内两度用脚步丈量祝融峰,还在南岳住了两个月,一边讲学一边修建“衡岳讲堂”(即甘泉书院)和“白沙祠”(后称白沙书院)。如今岳云中学内立有“甘泉亭”,内置湛若水门人詹濂所作甘泉像石碑,人像上边刻有《心性图说》全文。
“三刷”南岳(1556年,91岁):你以为这就完了?回粤10多年后,91岁的湛老再次杀到衡山,顶着满头白发爬上祝融峰,围观群众惊掉下巴:“这怕不是神仙下凡?”(李元度《南岳志》记载:“庞眉皓首,步履如飞”。)
湛若水三次游岳,前后作诗100余首,游记、碑铭、祀文、序言等20余篇,倾注了他对南岳的深情厚谊。
热心教育,5次讲学石鼓书院
湛若水热心教育,一生捐资创办书院超过50所,“凡所到之处,他必立书院以纪念其恩师陈献章”。
他先后5次到石鼓书院讲学,大概是来石鼓书院讲学名家里年纪最大的学者。
1556年,已经九旬的湛若水最后一次来到石鼓书院,《清泉县志·人物卷》里有记载:九十复游衡州,舟泊石鼓,题诗讲堂壁间。湛若水自作《石鼓书院讲堂题壁》曰:衡云澜睡六十日,江南痛饮蒸湘头。含情吊古无言说,石鼓无声江自流。
因对石鼓书院的贡献,明万历二十年(1592),湛若水与邹守益、程天津、祝咏、刘黻、刘稳、王万善同祀石鼓书院“后七贤祠”,湛若水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