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种药品——7年来,国家“团购药品”让老百姓药盒里不仅装着质优价宜的常用药、救命药,更装着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9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此次药品集采涉及55种药品,包括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用药等。集采规则诸多细节可圈可点: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鼓励供应小规格儿童用药、新增“复活”机会、对投标企业新增3条资质要求……
稳临床:让供给与需求更匹配
保障临床用药需求是集采的基本目标,也是优化集采措施的重点。第十一批集采中,医疗机构既可像以前那样按通用名报量,也可按具体品牌报量。医疗机构报量的品牌如果中选,将直接成为该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提高临床需求与供应的匹配度。有4.6万家医疗机构参加了集采报量,77%具体到了品牌。
一般情况下,医疗机构报量的80%作为约定采购量。此次,部分特殊品种将适当降低约定采购量,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菌药物、限适应症报量药品、重点监控药品等带量比例下降为60%至7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了未入围企业“复活”机会,如果医疗机构对某种药品需求量大、企业报价未入围,而该企业能接受入围企业的中选价格,就有机会中选。
新规则调整后,小规格的口服溶液、干混悬剂等儿童适宜剂型价格将有所放宽,鼓励儿童用药小规格供应,让小朋友们吃药更方便、更安全。
保质量:守好药品集采底线
此次调整提高了投标企业的质量“门槛”。根据规则,投标企业或其委托生产企业,要有2年以上同类剂型生产经验;投标药品的生产线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符合性检查,且2年内未发生过违反GMP的情况。“对投标资质的‘加码升级’,是为了更加完整地反映企业质控能力,更好为患者负责。”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郑颐说。
当企业报价相同时,医疗机构报量多或未发生生产工艺、原料药、重要辅料等重大变更的企业优先中选。
防围标:破除“小团体”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围标行为不只是影响一两个药品中选价格高低虚实,更是对集采制度与民生利益的侵蚀。规则明确,对于在股权、管理、注册批件转让、委托生产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的企业,投标时视为1家;对于围标串标企业,除了列入“违规名单”外,还将根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按最严格规定顶格处置。
此次规则创新引入“首告从宽”机制,对于首个提供围标线索及有效证据的企业,以及围标事件调查过程中首个主动承认参与围标的企业,可依法依规从宽处理。这将进一步破除围标企业间的利益同盟。
反内卷:旗帜鲜明反对过度竞争
为避免个别企业的超低价干扰正常竞争,规则新增了多项内容:最低价低于入围均价50%时,以入围均价50%作为价差控制“锚点”;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小于等于0.1元、小容量注射剂小于等于1元等,设置“兜底价”;每家投标企业做出不低于成本报价的承诺,报价过低的企业要对报价合理性进行解释。郑颐介绍,此次集采入围率总体稳定在60%左右,在新增复活规则的情况下,实际中选率还会再有所提升。
“这次调整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见建议,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能够用上质优价宜的药。”多次参加研讨的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说。越来越公开透明成为集采新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集采规则,将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考量,让药价回归价值,让患者用药安心。
相关新闻:
国家医保局首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的申报药品通过专家评审。国家医保局计划于10至11月公布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并发布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
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同步进行,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公布结果5个阶段。国家医保局表示,申报药品通过了专家评审,代表获得了谈判/竞价/价格协商资格,不代表已被纳入基本医保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该局将于近期在北京组织召开企业现场沟通会,与拟谈判、竞价及价格协商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首次设立商保创新药目录。该目录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的药品。
近百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我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已覆盖31个省份,约100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基本医保目录。
“医保目录内已纳入约100种罕见病药物,覆盖42种罕见病种类。”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说,我国已构建起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主体的三重保障体系,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2024年医保基金对罕见病药品支付达到86亿元。多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各地门诊慢特病保障,报销比例与住院相同。
“我国仍存在罕见病诊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罕见病药物研发难度大、成本高、可及性不足。”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曹雪涛说,为了改善现状,多部门将通过远程医疗、多学科协作等方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助力罕见病的精准诊疗与药物研发。
国家医保局也将继续完善优化医保目录调整流程,加强与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力量的协同,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多元化的保障服务。我国已出台了两批罕见病目录,收入207种罕见病。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