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衡南基础教育凭什么拿“大满贯”

解密衡南基础教育凭什么拿“大满贯”
——衡南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衡南县中学生运动会现场。


茶市僚塘小学组织学生学习农耕知识。


明德小学学生现场制作手工戳戳绣及创意纽扣画。


■策划/谢  辉  统筹/倪新成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翔  通讯员  康廉泽  胡瑶瑶  李柏香  图/衡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日前,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传出捷报,衡南县一举揽获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市七县五区中唯一实现全阶段奖项全覆盖的县区。与此同时,该县高考本科上线率持续稳居衡阳市第一方阵,实现“心育”与“智育”的双向赋能,收获“奖杯”与“口碑”的双重认可。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源于衡南县始终坚持从政治高度审视教育、以战略眼光发展教育、从民生角度抓牢教育、按教育规律办好教育的系统推进。如今,全县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3%,小学与初中净入学率实现100%,交出了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党政领航:

“文教新城”呼之欲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衡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视为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基石,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近年来,县党政领导高频次深入校园一线,调研、谋划全县教育工作。2024年下半年,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衡南县县城教育布局规划(2024—2035)》和《“文教新城”实施方案》,明确“东扩、西延、南优、北拓”的发展思路。规划通过9个新建项目与3个改扩建项目,将新增学位超1.7万个,实现从高中、初中到小学、特教的全学段覆盖,为教育长远发展勾勒出清晰蓝图。

衡南县委书记许达表示,“文教新城”项目是推进“文教旺城”的一个重要支点,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决心,站在为衡南人民群众谋福祉、为衡南谋发展的角度,把“文教新城”项目建设作为当前的“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落实落地。

目前,投资4850万元的衡南一中云集校区“徐特立”项目已投入使用;总投资6500万元的云集清泉小学基础工程全面竣工;斥资1.07亿元的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近5亿元的衡南一中云集新校区蓄势待发……衡南教育的“硬件引擎”正持续升级。


优质教育:

从“绕行百里”到“就在眼前”


日前,一则消息在衡南县云集街道广为流传,点燃了无数家庭的期待:“衡南一中要搬来县城了!”这所县域标杆高中的迁建,不仅是优化教育布局的关键落子,更是衡南打造“文教新城”进程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事。

作为县域最优高中资源,衡南一中此前坐落于距县城10公里外的向阳桥街道,而县城核心区云集街道长期缺乏公立高中,这是许多衡南家长与学子心中的遗憾。由于衡南县地形呈“凹字形”拱卫市区,部分乡镇学生前往衡南一中就读需绕行数十公里,求学之路颇为周折。

“无论对教育领域还是县城经济社会发展,衡南一中的入驻都是重大利好!”衡南一中校长贺朝晖介绍,作为衡南县“教育龙头”,自2003年以来,衡南一中五次获得全市升学率榜首,在全省县域高中一直稳居前列。即便生源多来自乡镇、中考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仍凭借过硬教学实力屡创高考佳绩。此外,新校区建成后将为县城带来至少3万人流,强力拉动周边餐饮、房地产等产业发展。

据了解,衡南一中云集新校区计划总投资4.9亿元,规划用地180亩,预计提供6000个学位,将于2026年秋季投入使用。这所创办于1905年的三湘名校,早在1980年便被认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如今已成为清华、北大等数十所“双一流”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我们不是在优等生中拔尖,而是让普通学生变得优秀。”在衡南一中工作30余年的宁朝华老师介绍说,学校践行“因人因材施教,用心用情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高二那年,李某曾萌生退学的想法,宁朝华老师二话不说,每晚陪着他在操场散步,聊家常、谈未来。一年后,李某在高考中取得524分的成绩,连自己都直呼“难以置信”。


心育赋能:

为留守儿童建设80个“家”


有了好学校,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近年来,衡南县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以“留爱在校、送爱到家、唤爱回家,家园护蕾、志愿护学、法纪护航”为主要内容的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

今年暑假,咸塘联合学校策划了“携手同行,阳光成长”心理团辅活动。现场,组织在校托管的留守儿童进行胯下传球、互踩气球、趣味套圈等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释放压力、树立自信。

心理教师王昆介绍,学校切实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全面为留守儿童打造“吃、住、玩、学”一体化“阳光苗圃”,按照“学生自愿、教师志愿”原则,对留守儿童特别是节假日无人看护或监护困难的留守儿童实施“留爱在校”服务。在校期间,学校开设作业辅导、篮球、心理团辅等课程,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该校学生谭某霞家境贫寒,父亲重病、母亲离家,导致性格孤寂,缺乏安全感。老师便常常找她谈心,对她进行鼓励和帮助。今年中考,她以94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衡南一中,感动地说:“虽然失去母爱,却在老师这里找回了温暖。”

近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心理健康专项资金3200余万元,深入推进“三爱三护”行动:按1∶1000比例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建成130个“知心屋”、163所家长学校,并与专业医院协作构建“四位一体”关爱体系。自2022年起,更依托各联合学校打造80个“留守儿童之家”,提供“吃、住、学、导”一体化免费托管服务,让节假日无人照看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协同发展:

从“名师快跑”到“校联体”共进


咸塘联合学校生物教师陈娜,作为衡南县第二届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不仅组织“名师课堂”“名师下乡”覆盖多所乡镇学校,还参与市级送教至祁东、衡山等县,通过公众号发布教学资源300余条,吸引全国近5000名生物教师关注,辐射效应显著。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的她,成为衡南师资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育人质量提升上,衡南县多措并举,实施“优质校+薄弱校”“城区校+农村校”结对工程。目前全县已组建11个结对式校联体,通过牵头校在教学、师资、资金三方面帮扶成员校,有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例如,云集联合学校派骨干教师赴茶市、相市支教;三塘联合学校派教师支援茅市。派出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手把手指导备课、听课、作业设计。

“结对式校联体是校联体改革的深化拓展。”衡南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马当先的闯劲、一往无前的干劲,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衡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宏伟蓝图到生动实践,从基础设施到育人生态,衡南教育以一场深刻的系统创新,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全面跃升。站在新的起点上,这颗三湘教育之星正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用心用情照亮每位衡南学子前行的路,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教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