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赋能 发展现代农业

强化科技赋能 发展现代农业

■肖芳曦

当前,衡阳市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此进程中,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固根基、增添动能的关键。我院作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农业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为“制造立市”筑牢产业基础,为“文旅兴城”绘就生态底色。

一、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农业发展为己任,聚焦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绿色生产等关键领域,着力破解技术瓶颈。一方面,强化种源创新。立足衡阳水稻、油菜、畜禽、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开展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选育推广“衡优”系列水稻、“衡豆”系列大豆等新品种,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与亩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加速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在衡阳县、衡南县多个示范基地,集成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稻田”的精准管理,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显著,为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样板,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

二、支撑“制造立市”战略,推动农工深度融合与产业链升级。“制造立市”不仅需要先进的工业制造,也离不开农业基础产业的支撑和融合,农业科技是连接田间地头与加工车间的重要桥梁。我院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产品加工业转化。围绕粮油、畜禽、林果等精深加工短板,与企业联合攻关,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如支持本地龙头企业研发米糠油、茶油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功能性食品与生物制品,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端工业制品,助力制造业能级提升。同时,助力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应用。结合衡阳制造业基础,参与智能农机具、农业机器人本土化研发与试验推广,推动现代农业与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发展。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又为本地制造业开辟新市场与应用场景,促进“农工互促”良好局面。

三、服务“文旅兴城”战略,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与生态价值。我院探索科技与农旅融合的新模式。通过技术支持,打造一批集科研、示范、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与美丽田园综合体。如衡阳县梅花科创园,运用绿色栽培、立体农业等技术打造独特农业景观,成为市民休闲旅游与青少年研学热门目的地,带动周边乡村餐饮、民宿发展。此外,强化科技支撑乡村生态建设。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守护绿水青山。技术创新驱动农业绿色生产,为“文旅兴城”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让“诗画衡阳”的底色更足、魅力更显。

面向“十五五”新发展阶段,衡阳市农业科学院将坚守“科技兴农”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多源头供给;二是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对接企业需求,为“制造立市”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三是拓展科技服务领域,丰富农旅融合业态,为“文旅兴城”贡献更多科技元素。

(作者系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