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奇石一窥大自然手笔

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
万方奇石一窥大自然手笔
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全景。


珍贵稀有的“盛唐宫妃”。


不容错过的三生石。


“石”“全”“食”美宴。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  姗

近日,行至解放大道西的闹市之侧,一片现代徽派建筑与苏式园林交织的空间静静矗立。

飞檐翘角勾勒出古典韵味,叠石理水间暗藏雅致意趣。这里便是集自然奇珍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

馆内珍藏的10548方奇石,每一块都是岁月的见证者,以无声之姿镌刻着时间记忆、生命痕迹与四季更迭。

作为湖南省文物局批准的首家私人博物馆,这里亦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全年无休,为每一位探寻者敞开大门。

博物馆的诞生,源于一份对石头的热爱与文化传承的初心。

2006年,馆长刘炫伶怀揣这份初心创立博物馆,历经六年精心打磨,场馆于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

开馆之初,这里便连续举办三届寿石国际文化论坛,一举为南岳寿石文化奠定了全国影响力,也让这座奇石殿堂从起步便自带文化厚度。

步入博物馆大院,视觉焦点是一方8米高、约18吨重的巨石。

它形似昂首嘶鸣的骏马,姿态矫健,神韵与国家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不谋而合。如同一位热情庄重的“迎宾者”,瞬间点燃访客的参观兴致。

沿着步道前行,前栋五福阁正对面,一块采自南岳衡山的类太湖石格外醒目。

由于天然成形,整体又宛如苍劲有力的“寿”字,顶部轮廓更似寿星老人端坐微笑、神态安详。“寿星送福”的名号恰如其分,也为场馆的“寿文化”主题埋下伏笔。

移步五福阁大厅,镇馆之宝“三生石”堪称“必看之品”。

这块来自云南龙陵县的黄龙玉籽料,质地温润、色泽莹润,藏着令人称奇的多角度玄机。正面纹理天然构成浮雕马头,神态灵动;东侧望去如悬腕而立的“佛掌”,线条舒展;西侧观之又似母亲温柔怀抱婴儿,满是温情。

一方石头蕴含“前世、今生、未来”三重意境,浪漫与哲思交织。

讲解员祝娟每次提起它,都难掩激动:“第一次见就被它的造型吸引,越看越神奇,还总琢磨这么大一块完整玉石,到底是怎么运进大厅的?”

这份发自内心的惊叹,也成了她向游客讲解时最动人的注脚。

博物馆的另一栋主题建筑聚珍楼,同样藏着珍品。其主体陈列的灵璧石“盛唐宫妃”,形似一幅图腾寿字,造型独特之余,更属四大名石之首灵璧石中的稀有黄色品种,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场馆的展陈逻辑也是别出心裁。从高空俯瞰,前栋五福阁如匍匐的乌龟,后栋聚珍楼呈巍峨山形。乌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山石是最长寿的物质,二者相呼应,将“寿文化”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正是南岳衡山,而石头作为世界上最古老、长寿的物质,自然是寿文化的最佳载体。”馆长刘炫伶的解读,点出了博物馆的核心初心——让“寿”与“石”成为相辅相成的衡阳文化符号。

馆内的“石”“全”“食”美宴展区,更是将自然奇趣与人文创意完美融合。

108盘历经风沙雕琢的戈壁石,被精心组合成精致糕点、新鲜果蔬等美食模样,栩栩如生,引得游客“垂涎欲滴”,纷纷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创意的碰撞。

除了静态展陈,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同样亮点十足。

2017年,它被评为湖南省科普研学基地,此后引入AI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沉浸式白垩纪氛围。游客仿佛置身恐龙时代,与史前巨兽“并肩”,极大激发了孩子们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让造型各异的石头能够开口说话”,是博物馆始终坚守的理念。副馆长熊君介绍,通过人工讲解、智能导览,以及备受青睐的“淘宝”体验活动,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奇石文化,近距离触摸地质脉络。

作为省级科普基地,场馆还推出石艺画制作项目,让游客以奇石为“笔”,搭配枝叶等材料创作专属工艺品,真正实现与石头的“对话”。

自开馆以来,博物馆接待游客众多,外地自驾游客与亲子家庭是主力军。“没想到大自然的石头这么有故事,真是大开眼界!”游客谢美冬的感慨,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如今,在衡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下,这座博物馆正以“寿石文化”为独特名片,传播本土文化、展现城市历史底蕴。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寿文化主题,打造更多互动项目,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石头的世界里,读懂亿年记忆,感悟生命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