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珂 图/通讯员 唐朝晖
寒露时节,衡东县甘溪镇石岗村漫山秋色尽染。27—28组集中供水工程的净化消毒设备正式投用,一汩汩清澈的“放心水”从山间奔流而下,稳稳流进百多户村民家中,480余名群众从此告别“挑水喝”的日子。
石岗村地处偏远山区,此前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排查中,工作人员发现该村27—28组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每到干旱季节,水源枯竭,村民们只能提着水桶,跑到几里外挑水,“饮水难”成了大家的心头事。
为解决这一难题,衡东县水利局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积极筹集资金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如今,水源井、提升泵房、蓄水池、闸阀井依次建成,潜水泵、加药装置等设备全部配齐,经专业检测,水源水质完全符合安全饮用标准。
在28组村民黄卫花家门前,一棵百年古樟枝繁叶茂,树荫下是村民们乘凉唠嗑的好去处。“生活水泵房有专人看管,水质都经过检测,喝着特别放心!”“山上的蓄水池能存100吨水,就算突然停水,也够咱们用好多天!”看到记者来访,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对家门口的集中供水工程赞不绝口。
走进黄卫花家,她正蹲在自来水管旁清洗丝瓜、辣椒。“以前一到干旱天,家里水井就不出水,用水特别费劲。”黄卫花笑着说,“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用水又方便又安全。”
沿着推土机开辟的崎岖山路往山上走,“下有水管,严禁开挖”的标识牌格外醒目。山顶上,一座长10米、宽3米的矩形蓄水池静静矗立,山泉水先在这里完成过滤、消毒,再顺着管道输送到每家每户。
“像石岗村这样群众急需的饮水项目,我们始终优先保障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衡东县水利局副局长陈洪清介绍,此前局里组建了5个工作组,由班子成员带队下沉到17个乡镇,经过两轮细致排查,共梳理出64个饮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水利局立下“立行立改、限期清零”的军令状,全力筑牢民生饮水安全防线。
这份守护“饮水安全”的决心,同样延伸到了三樟镇。在三樟镇大桥水厂厂区内,新建的絮凝反应沉淀池格外显眼——浑浊的地下水要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6道工序,才能变成清澈的自来水,流入全镇居民家中。
今年5月,有居民反映大桥水厂的水质浑浊影响日常使用。经排查,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源于水源井水质变差,且水厂现有处理能力不足。5月14日,县水利局邀请县自来水公司技术人员支援,对水厂开展初步整改:指导水厂清洗水源井、加装变频器以减少水泵抽取流量、更换重力无阀滤池中的石英砂,让滤池反冲洗功能恢复正常。系列操作后,水厂的水处理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可运行2个月后,大桥水厂的水源水质再次浑浊,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周边群众的自备深水井水质也存在同样问题。“看来只治标不行,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衡东县三樟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林昊说。考虑到地下水源水质已无法满足需求,且没有其他替代水源,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水厂的净水能力。
今年8月,三樟镇政府积极对接市、县水利部门,邀请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制定技术方案,最终决定在水厂厂区增设絮凝反应沉淀池。如今,新设施投用后,水厂每天的处理水量稳定,居民家里的自来水再也没出现过浑浊情况,真正实现了安全饮水问题“清零”。
从石岗村告别“挑水苦”到三樟镇喝上“放心水”,衡东县以实打实的举措推进饮水工程,让清泉不仅流进百姓家,更润透群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