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创新突破 全面提升国防动员能力

夯实基础 创新突破
全面提升国防动员能力

■林喜洋

新时代国防动员肩负着服务国家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的重大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凸显的国家安全需求,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是国防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以政治引领为旗帜,把牢国防动员方向。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锚定政治方向。深刻领悟党中央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推动国动工作从“人防思维”向“国动思维”转变。把准政治定位。将国防动员事业放在发展大局和强军战略中谋划,优化资源配置,将国防动员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跨军地、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通过联席会议形成高位推动、多方联动发展体系。落实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改革资源整合优势,利用国动和发改“一把手一肩挑”及党组成员思想统一优势,扩充国防动员服务范围,为国家、军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支持。

以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质量效能提升。树立“立标打样”工作导向,以潜力统计调查、训练演练、能力检验评估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搭好国防动员工作的“四梁八柱”。在潜力统计调查方面,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衡阳市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协调联动、专业培训、集中会审“三项机制”,率先建成国防动员潜力数据中心,实现潜力信息可视化、形象化。在训练演练上,要进一步推行研究式演练新方法,引入“智慧动员”系统,实现资源可感、可提、可用,提升实战能力。在能力检验评估方面,主动承担人民防空能力检验评估全国试点任务,统筹开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检验评估工作。通过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结合实战演练开展评估,邀请军地专家指导,提高国防动员的响应性、实效性和运用性。

以协同机制为保障,构建高效动员体系。放大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带来的资源整合效应,形成军地单位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协同的国防动员格局。加强军地协同,建立联合办公机制,包括联合办文、信息互通、要事会商、协调指导等,定期召开联合调度会议,共同开展检验评估、训练演练等工作,推动联合办公高效。加强部门协同,发挥国动和发改“一把手一肩挑”的体制优势,提升国防动员与发展改革的互补性、协同性,在粮食储备、能源供应、项目研报等方面相互配合。加强国防动员办与国动委成员单位的协同。加强市县协同,结合县市区优势资源,指导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一支可机动、能检验的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设立城区国防动员办—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组织市民开展相关活动,打通“国防动员最后一公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动员浓厚氛围。

以干部培养为追求,筑就动员坚实成果。注重培养干部的担当意识和执行力,鼓励干部在实践中淬炼能力、争先创优。干出“高大上”。打造“衡阳国动微讲坛”,推出更多像《衡阳人防工事探寻》一样有影响力的栏目,为干部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使干部职工成为开口能讲、提笔能写、放手能做的多面手。激出“闯创干”。锻造“关键时刻顶得上、打得赢”的真本事,在国防动员综合演练、汛期人防工程应急抢险等工作中练就过硬本领。逼出精气神。激活“老中青三代同频共振”新动能,组织年轻骨干到窗口一线见习历练,编纂国动书籍为干部开拓才能施展空间,对于表现突出的干部争取晋升正向激励机会,树立国动人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衡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