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工业“硬脊梁” 激活文教“软实力”

挺起工业“硬脊梁” 激活文教“软实力”
——衡南县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衡阳±800千伏换流站极1高端阀厅内。


衡南县中学生运动会现场。


衡南县推进低茬收割,加强秸秆粉碎还田,提升肥料化利用率。


■策划\谢  辉  统筹\倪新成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翔   通讯员   康廉泽  图\衡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湘中腹地,清泉流淌。这片曾以农业闻名全国的土地,正以“工业强县”的硬核实力与“文教旺城”的深厚内力,实现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近日,记者走进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只见生产线上火花飞溅,机械臂运转自如,各类配电变压器、开关柜正陆续从智能化生产线依次下线。企业负责人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公司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持续饱和,目前正在建设二期厂房扩大生产规模,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

发展的成绩单令人振奋。2024年,衡南GDP成功跻身全省前20,衡南高新区更荣获“五好园区”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全省8个省级“五好”园区之一。数字背后,是一场始于顶层设计的深刻变革。这一年,衡南明确“工业强县、文教旺城”发展战略,为全县发展锚定方向。共识在此凝聚,力量于此汇聚,推动衡南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固本·筑牢粮安根基发展现代农业


日前,衡南县向阳桥街道清竹村的袁隆平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完成早稻测产,平均亩产达753.2公斤,较去年提升15.4%,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沉甸甸的丰收硕果,是这片红色沃土对“端牢中国饭碗”的生动诠释。

行走在衡南的田间地头,阡陌纵横的高标准农田里,稻浪翻滚,绿意盎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31万亩。通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节水节肥效率提升30%以上。“衡南高标经验”成为全省“清廉工程”的典型样本。

作为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衡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61.244万吨,位居全市第一。如今,445个村级百亩示范片、92个乡镇千亩示范片、7个县级万亩示范片,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衡南大地,形成“百千万”梯级示范体系,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已成衡南农业的亮丽底色。去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62%,创新开展的“水稻秸秆援甘治沙”项目获点赞。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清泉农夫”区域公用品牌授权20家企业使用,“衡南土枇杷”等地理标志产品声名远播,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新路。


强基·打造千亿集群提速工业升级


8月20日,全国首条“沙戈荒”风光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宁电入湘”全面投产。作为该工程的重要受端,衡南借势而起,全力书写以电力装备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新篇章。

这条全长1616公里的能源动脉,电压等级与输电容量均达国际先进水平。投运后,其年送电量将占湖南省全年用电量的约六分之一,为全省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国家战略机遇,衡南展现出高效的响应能力。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创造了“当年批复、当年交地、当年办好所有证书”的“衡南速度”,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务服务的执行力。

产业布局同步展开。2023年,“湖南电力装备配套产业园”落户衡南高新区;次年,衡南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为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重要承载地。依托“链主”企业特变电工,全县已集聚4家核心企业及2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今年前8个月,输变电产业产值已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超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主”产业。

着眼于未来,衡南已为特变电工预留近3000亩发展用地,并规划超万亩远期空间,通过精准招商、完善配套、政策聚焦等举措,致力于将“一度电”的能源优势,转化为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广阔未来。


重教·建强校园阵地培育时代新人


前不久,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传来喜讯:衡南县一举揽获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全阶段奖项全覆盖的县区。

近年来,衡南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县明确了“东扩、西延、南优、北拓”的发展思路,规划通过12个建设项目新增学位超1.7万个。

目前,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投资4850万元的衡南一中云集校区“徐特立”项目已投入使用;总投资6500万元的云集清泉小学基础工程全面竣工;斥资1.07亿元的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近5亿元的衡南一中云集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

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衡南县更注重育人环境的优化。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心理健康专项资金3200余万元,建成130个“知心屋”、163所家长学校,打造80个“留守儿童之家”,为节假日无人照看的孩子提供“吃、住、学、导”一体化免费托管服务。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该县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咸塘联合学校生物教师陈某作为县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通过公众号发布教学资源300余条,吸引全国近5000名生物教师关注。目前,全县已组建11个结对式校联体,通过“优质校+薄弱校”“城区校+农村校”结对工程,实现教学、师资、资金三方面精准帮扶,有效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


旺城·完善城市功能做旺美丽县城


夜幕降临,县城沿江风光带华灯初上,居民们或漫步休闲,或驻足赏景,处处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气息。这是该县大力推进“旺城”战略,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的生动缩影。

“我们将全力做好活动、项目、品牌三篇文章,真正让人民群众‘舞起来、唱起来、乐起来’。”衡南县文旅广体局负责人介绍,该县正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游客集散中心等文旅设施建设,倾力打造“屋场文旅服务圈”“中国诗歌之乡”“古韵清泉”等特色品牌,不断提升衡南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既要吸引游客,更要留住游客。在县城周边,清泉农夫田园综合体、恒星村南泥湾庭院餐厅+民宿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备受游客青睐。与此同时,该县精心打造“沿江风光带”“天成步行街”等夜间餐饮主题街区,支持餐饮企业、品牌便利店、特色小店延长营业时间,持续完善夜间消费场景与服务。

“现在县城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每天晚上我都会带着家人来沿江风光带散步。”家住云集街道的刘先生感慨道。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衡南县城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不仅留住了本地居民,更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安居乐业。

“下一阶段,衡南将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县、文教旺城’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树一方正气、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的目标。”衡南县委书记许达表示,该县将持续强化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围绕“一主一特”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输变电、土枇杷、油茶等特色产业;坚持以“古韵清泉·诗意衡南”为引领,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致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南康养旅居示范基地和衡阳乡村旅游目的地;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健全完善惠及衡南人民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县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让衡南县城更富、更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