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珂
想告别对地震的茫然与恐惧,把保命的避险技能变成“常识”?藏在蒸湘区呆鹰岭镇同溪村的衡阳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绝对是必去的“防灾技能培训营”。
作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这里将测震预警、地震科普、防灾减灾、避震自救、地震体验融为一体。它用科学又有趣的方式,将抽象的地震知识和实用的自救技能,变成了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的“生存指南”。
推开科普馆的大门,仿佛走进了一本立体的地震百科全书。墙上的展板图文并茂,从地球的内部构造、板块运动,到地震波的传播原理,将复杂的地震知识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图文。你会了解到,地震其实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而我们感受到的晃动,主要是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纵波让你感觉上下颠簸,横波则带来左右摇晃,而横波才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元凶。展柜里还陈列有断层模型,历史测震设备等展品,为你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说科普馆是理论课堂,那旁边的模拟互动体验区就是实战训练场。这里的互动项目,让你从“听说”地震变成“感受”地震。
建筑抗震模拟是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项目。你可以看到两座结构相似的房屋模型,一座采用了现代抗震设计,另一座则是普通的房屋结构。当模拟地震波袭来时,普通房屋模型会迅速出现裂缝,甚至轰然倒塌;而抗震房屋模型则能在剧烈摇晃中保持相对稳定。这个直观的对比,让你瞬间明白抗震设计在建筑安全中的重要性。
地震模拟体验平台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项目。当你站在平台上,系好安全带,工作人员启动设备后,平台会模拟不同震级的地震波,从轻微的晃动到剧烈的摇摆,让你真实感受不同强度地震下的身体反应。在体验的同时,一旁的讲解员会实时指导:“地震来了,不要慌!如果在室内,立即找个墙角、桌子底下或开间小的房间躲避,用枕头或书本保护好头部。”这种边体验边学习的方式,比任何书本都来得深刻。
走出互动区,就来到了小朋友最爱的多功能厅。在这里,《蟾童》《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多部动画片和宣传片正在放映,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在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还收获了知识。多功能厅还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邀请专家现场讲解地震成因、预警机制及应急避险技巧,观众可面对面提问交流。厅内还设有知识问答互动屏,可以通过趣味答题巩固所学内容,增强记忆。
最后,我们来揭开基地最神秘的面纱——测震设备区。这里的现代化数字测震设备,摆放在地下180米的深井中,能捕捉到地下最细微的振动。这些振动信号会通过数据采集器转换成数字信息,实时传输到省、市地震台网中心。而最令人称奇的是地震预警设备,它能在地震波到达之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这个宝贵的“黄金预警时间”,足以让人们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神器”正是我们提前预警、减少损失的第一道防线。
这场科普之旅,没有枯燥的理论灌输,只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实用的技能学习。无论是带着孩子来树立安全意识,还是成年人来给自己“充电”,都能在这里收获满满。下次再听到“地震”二字,你将不再是茫然无措的旁观者,而是有知识、有准备的“生存小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