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姗
10月26日晚,“湘超”常规赛第七轮,衡阳队客场挑战邵阳队。补时最后时刻,衡阳队完成绝平,拿到宝贵的一分。
这场足球赛事,因衡阳队“不到最后一刻永不言败”的血性,彻底点燃现场,赛后更引发全网热议。
一位衡阳球迷的话一语中的:“这种血性是从小在环境中培育出来的。”
何为血性?衡阳人用历史和现实给出了答案。
血性,是时间淬炼的精神基因。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翻阅衡阳的历史长卷,每一页都镌刻着血性傲然的印记。
湘南学联走出的蒋先云、黄静源等革命志士,以“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著称于世的彭玉麟,革命先驱夏明翰,政工元帅罗荣桓,朱毛红军“四骁将”之一伍中豪,“双枪女将”伍若兰……他们用生命诠释着血性的真谛。
这座城更有着不屈的抗争史。毛主席五次到衡阳指导革命运动,湖南三师被誉为“湘南革命的摇篮”,水口山工人运动将湘区工运推向高潮,湘南起义后“万人齐上井冈山,八千皆为衡阳人”。这座英雄之城,从来不知何为轻易低头。
血性,是日常涵养的生命姿态。
“诗魔”洛夫那句“我不是懦夫,我是衡阳人”,道尽了衡阳人深入骨髓的自信与骄傲。这位漂泊半生的诗人,即便在异乡颠沛流离,仍继续坚守诗歌理想。
这种血性,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越挫越勇的坚韧;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深入骨髓的品格养成。它藏在寻常日子的坚守里,融在世代相传的风骨中,成为刻在衡阳人生命里的底色。
绿茵场上的最后一搏,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这座城市精神气质的当代投射;不是临时装扮的外衣,而是从小在文化浸润中培育的内化品质。
血性的炼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历史的积淀,需要环境的熏陶,更需要血脉的传承。才能让坚韧不拔、不畏强敌、坚持到底的品格,融入每一代人的成长。
当一座城市将血性刻入基因,这种精神便会在关键时刻自然迸发——既可在烽火连天中守土卫国,亦可在绿茵场上逆势而战。
衡阳的血性,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精神气质,是融入血脉的品格烙印,更是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它终将告诉我们:真正的血性,源于传承,成于磨砺,显于担当。
这,就是衡阳血性的炼成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