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敏
衡阳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资源的丰沛与短缺,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如何破解季节性缺水,是一道关乎民生福祉与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衡阳水利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系列重大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水利建设历史最好成绩。当前的重点,是要科学编制水利“十五五”规划,推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实施,为助力衡阳“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水利力量。
一、抢抓机遇,构建“项目谋划”新格局。资金与项目是水利建设的两大核心要素,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是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展望“十五五”,要聚焦政策导向,抢抓政策机遇,及时掌握国家和省投资重点和投资方向,主动对接,全力谋划储备大中型灌区改造、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民生水利、智慧水利建设等12大类重点项目,构建“系统集成、梯次滚动、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项目谋划储备格局,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主动、抢得先机。
二、着眼长远,谋划“灌区项目”新蓝图。要彻底破解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区的季节性缺水难题,必须谋划建设具有战略支撑性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市水利局通过专家论证,发现近尾洲水库及其潜在的灌溉潜力,是彻底解决衡阳季节性缺水问题的“钥匙工程”,谋划建设近尾洲大型灌区这一战略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测算,近尾洲大型灌区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经果林和蔬菜等灌溉效益5.53亿元,新增乡镇供水效益560万元;工程建设总投资巨大,可拉动地方税务增收约2.85亿元。生态效益上,通过灌区工程对幸福河、清花河、柿江河进行生态补水,将畅通区域内河湖生态廊道,激活衡阳绿色发展新动能。市水利局已组建近尾洲大型灌区项目前期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与支持,将项目提升为全市的重点工程。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获得省级层面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支持,正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投资估算约40亿元。
三、精准对接,推进“项目前期”新业绩。坚持项目为王,增加项目储备规模。在抓好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的基础上,聚焦国家政策支持领域,全力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组建工作专班,凝聚多方工作合力。强化工作举措,打通堵点难点。按照项目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逐项目逐环节列出任务表、拉出路线图、排出时间节点,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现场集中培训会,合力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堵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作者系衡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