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年
壮罐,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的样式,造型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口、足直径相当。壮罐通常以一对形式出现。它首见于明永宣时期,其器形源自西亚金银器。明代宣德时期的壮罐制品釉面肥润,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仿制,以青花器为主,清中期时亦有粉彩品种。乾隆年间的仿制壮罐釉层匀薄。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均有烧制壮罐,目前所知传世数量较少。
这只清代青花壮罐,器形为唇口、直颈、折肩、直筒腹、圈足,青花纹饰。器身满工绘五层纹饰,为几何渔涛、缠枝、莲花、牡丹花卉、海涛等;罐盖似将军罐状,顶为青花宝珠纽,器腹纹饰为四、五、六角冰格、锦地、花卉、三联方胜、罄纹等吉祥纹饰。
壮罐的用途一直未曾为各种陶瓷论著所提及,据清宫《乾隆记事档》记载,乾隆十三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传旨,着唐英照样烧造逪冠架用,不必落款。一件随大运呈进。于十四年五月初四日,司库白世秀将烧造得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大运呈进”。民间收藏界多曰其用途为装茶叶之用。也有古代文献称:壮罐是兼陈设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它本来功用是承装“逪”。逪,计算用的筹,《说文·竹部》中有“逪,长六寸,计历数者”的记载。
以在最近的一次拍卖会上见到的一对茶叶末釉壮罐为例,该壮罐为圆唇、折肩、长直筒腹,其下回收,圈足与罐口对应,约略外撇,轮廓优美,附有宝珠形钮盖,造型大气。通身内外皆施茶叶末釉,色调深沉,均净明亮。壮罐成对传世,立件大器,适于陈设。器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清晰可辨。该对壮罐通体施茶叶末釉,较为少见,且成对保存,实为不易。
传世壮罐大多为清中晚期,有青花、粉彩、矾红、茶叶末釉、青花釉里红、豇豆红、珊瑚釉、晚清浅降彩、松绿石釉等品种,还有的有描金工艺或绘博古图纹饰。壮罐上题材祥瑞,色彩丰富,色调雅致,画工细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