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颜艳妮 通讯员 唐朝晖) “以前喝水都是靠自己挖的水井,那个水特别浑浊。现在一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用,你看这个水多清!”10月22日,家住蒸湘区雨母山镇幸福村的唐成建正在洗菜,看着眼前清澈流淌的自来水,脸上满是笑意。这抹舒心的笑容,正是蒸湘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成效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蒸湘区水利局在区政府统筹、区纪委监督指导下,深入开展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人员结合《湖南省农村供水保障实施方案(2026年—2030年)》要求,对辖区供水工程开展拉网式排查,精准制定系列工作方案,从工程建设到智慧管护,全方位织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网。在雨母山镇,设置了东阳、灵山集中供水点,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用上自来水。
工程建设是饮水安全的“根基”。长期以来,雨母山镇村民及企业主体依赖自打机井供水,不仅供水能力不足,水质也缺乏稳定保障。为破解这一难题,蒸湘区水利局主动对接协调,将市区DN500球墨管敷设至雨母山镇周边,为当地接入优质水源提供了核心支撑。
考虑到雨母山镇与景区地形标高差较大,当地借雨母山大道建设之机,新建一体化加压泵站1座,沿雨母大道、景区山路铺设DN200输水管线2136米,形成稳定的输水网络,日供水规模可达1000—1500吨。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泵站暗藏“黑科技”——相较于以往人工手动调节的老式设备,智能标准化泵房实现了无人值守,能根据实际用水需求自动均衡调配运行能力、精准加压,运维人员通过电脑即可实时监管泵房运行状态,大幅提升了供水效率与稳定性。
“该项目于9月顺利完工,不仅惠及周边1万余名群众,更精准解决了景区内民宿、农家乐及雁雨寺等场所的用水刚需,为城郊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蒸湘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工程加速落地的过程中,蒸湘区纪委监委以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将雨母山镇自来水通水项目列为区级民生实事项目,组建工作专班,通过流动接访、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诉求,督促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扛牢主体责任,加快推进供水工程建设。
在夯实供水“硬件”根基的基础上,蒸湘区同步推进“软件”提质,加大净水设备更新力度,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在雨母山镇临江村灵山集中供水点,一台次氯酸钠发生器正自动运行,控制系统上实时显示着温度、余氯、电压、脉冲等关键参数。该设备通过向食盐水添加原料产生次氯酸钠溶液,可有效杀灭水中微生物和病菌,保障出水水质。
“之前的旧设备老化报废,我们及时完成更新换代,新设备更高效、更省心。”相关负责人指着一旁闲置的旧机器介绍,下一步将逐步推进各集中供水点设备更新升级。
如今,蒸湘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雨母山镇东阳、灵山集中供水点已安装高清监控并接入智能监管平台,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与动态预警,确保供水“通得畅、用得稳”。通过更换老化管网及阀门、开展供水人员专业培训、定期巡检设施与监测水质等举措,从水源地到水管末梢,全方位守护用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