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是个地道的“南岳迷”

洞府修真客 衡阳念旧居
唐玄宗是个地道的“南岳迷”

■廖和平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可见一斑。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是国家江山社稷的象征,朝廷视之若股肱。但纵观中国历史,真正为南岳衡山立言或留下笔墨的皇帝,屈指可数。唐玄宗即是其一。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他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李隆基是个地地道道的南岳迷。他任太子时,在《春日出苑游瞩》诗中,就借南岳衡山(南山)之寿,祝福他的父亲唐睿宗李旦:“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因为在朝廷的意识形态里,南岳衡山就是“国之寿岳,民之寿山!”

正是基于这个认知,他继承大统后,不遗余力发出对南岳衡山友好的信号,是历代皇帝中对南岳影响最深远的一位,笔者在《大唐玄宗盛世中的南岳》一文中有较为全面的表述。

李唐皇室崇尚道教,李隆基尤甚,不但亲自为《道德经》作注,要求参加进士考试的士子必须精通《道德经》,以道家理念治国。还亲自制作了《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曲》《降真招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等道教舞曲,于太清宫演奏。

唐玄宗还特别礼遇在世道教宗师,多次召见高道,请问道法,拜官赐物,敕建宫观。与南岳高道司马承祯、薛季昌师徒的交往更是被传为美谈。

薛季昌(?—759),唐河东(今山西省境内)人。家世皆以官显。原为绵竹县尉,后舍官入道。酷好山水,尝游青城山。旋至南岳,拜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祯为师,成为上清派传人,授其《玉洞经箓》,研穷真妙,勤而不懈。

唐玄宗曾召其入宫,延问道德,季昌阐述,透彻精微,备受恩宠,封为天师,厚赠金帛。后薛季昌请归南岳,玄宗特赋诗《送道士薛季昌还山•并序》,序言中表达了对薛季昌的眷念之情:

“炼师初解籫裾,志慕玄门,栖心衡岳。及道登箓,慨然来辞。愿归旧居,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倘遇灵药,尚望时来城阙也。乃赋诗一首宠行。”诗曰: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

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

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

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

唐玄宗高度称颂薛季昌,同时表明南岳是难得的洞天福地,是理想的修真之处,以烘托的手法凸显衡山在中国道教上的崇高地位。

薛季昌回岳后,隐居南岳华盖峰凌虚宫,撰《道德玄枢》,集诸家妙注,并撰《大道颂》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