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目标,书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答卷

锚定新目标,书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答卷

■何晓钦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常宁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紧扣“产业赋能、生态引领、全域融合”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山水田园新常宁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凝心铸魂强根基,理论武装聚合力。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统一意志、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一是构建理论学习体系。严格对标上级关于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最新要求,积极响应党员群众对创新理论的热切期盼,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等权威著作,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二是强化研究阐释能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城市精细化治理、学干比严等中心工作,结合“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总结提炼常宁在理论实践中的典型经验,为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提供理论支持。三是严管意识形态阵地。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舆情处置联动机制。严格论坛活动审批制度,扎实开展“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筑牢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安全防线。

二、舆论引导树标杆,赋能发展增信心。以构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舆论生态为导向,激发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不懈斗志。一是做强发展成就宣传。讲好五矿铜业百亿产值突破、湘南纺织基地32家企业集中入驻等“十四五”重大产业成果故事,唱好常宁经济光明论,切实增强干部群众对“十五五”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二是拓宽基层传播渠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达基层、直抵人心。灵活运用“微宣讲”“云宣讲”等形式,真正把“理”送到群众家门口、心窝里。三是创新媒体融合发展。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线上阵地和线下空间、内宣平台和外宣渠道,推动完善“策、采、编、发、评”全流程数字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构建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融媒体发展格局。

三、文旅融合惠民生,文明润城谱新篇。牢牢把握“为民造福”本质要求,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助推经济发展相结合相促进。一是激活文化创作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大常宁歌剧、常宁版画等艺术创作生产。推进“农家书屋”“15分钟阅读圈”等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地建设,让文化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二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巩固“一味、二特、三山、四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擦亮“工运圣地・印象常宁”文旅品牌,全力做好湖南第三届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让群众共享文旅发展红利。三是深化文明创建实践。管好用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善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结合“城市微革命•幸福家门口”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四、淬炼铁军担使命,固本强基促发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为助推“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力支撑。一是提升专业素养本领。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建设,培养“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干、责任能担”的业务精英,建立一支有激情、有干劲、有效率的宣传队伍。二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聚众智、汇众力。三是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引导宣传战线同志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想担当、敢担当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蔚然成风。

(作者系常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